正文

第四章 三亿救命钱(10)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对于长江委的这一刀,河南、湖北两省极为不满,尤其是基层做具体工作的干部,他们以丹江口水库建设几十年来给国家创造的巨额经济效益和移民们悲惨现状对照,实在难以理解长江委的这一刀为何这么狠,他们认为长江委的干部对移民的困苦生活没有切身感受。他们提出,既然负责审核移民经费,就必须要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经费,最好的办法是长江委的干部换位挂职,到库区来做几年移民工作,亲身体验了解移民的生活处境。

一亿多元与数十万人的生活安定,是一道政治加减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富强安定是所有执政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移民问题的实质是那个特殊年代国家政策偏差所导致,是国家对移民的欠账,欠账不还,只会留下后患,造成民心不稳。更何况,国家建设丹江口水库总投资早已收回,从净收益中拿出蝇头小利来偿还历史旧账,解决民生所急,理所应当。《孟子·梁惠王上》有这么一段话:

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不能也;为老者折枝,不为也,非不能也。

一亿多的移民补助款对我们国家而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还是“为老者折枝”?有关部门究竟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开始在中国全面铺开,但是改革开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全社会呼唤实事求是之风,但实事求是的归来也是路途坎坷。长时间极左思想的统治,使得人们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误区,似乎一切事情,只要考虑国家利益就够了,百姓利益可以忽略不计,其理论基础是: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办事要先国后家。这就是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重工程轻移民”思想的由来。出现这种认识,并非个人之错,时代使然。殊不知,国家国家,国是整体,家是细胞,国是由亿万个家所组成,无家哪来国?家稳国才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见出今天“以人为本”政策的人性化和政治睿智。

1984年4月25日,水利电力部以〔84〕水电计字第90号文《关于丹江口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请示》正式上报国务院。这篇报告对移民遗留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值得认真一读:

国务院:

关于丹江口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我部与河南湖北两省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说明情况及解决的意见,报告如下:

丹江口水库于1958年开始兴建,1968年第一台水力发电机组投产,1973年大坝筑到162米高程,总库容20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90万千瓦,国家共投资10亿元。水库投产以来,发挥了很大的效益。在防洪方面,水库共拦蓄大于一万秒立方米的洪水45次,累计减少下游农田淹没面积一千万亩次,增垦农田70余万亩,经济效益在30亿元以上。1983年10月上旬,丹江发生特大洪水,丹江口水库上游7天中来水94.7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34300秒立方米,由于水库及时调整,消减洪峰43%,使75万亩耕地、50万人口免受灾害,粗估减少损失达9.5亿元以上。在发电方面,截至1983年底,共发电524.7亿度,总产值34亿元,电站上交财政利税9.2亿元,另由电网在售电环节上交财政利税近15亿元。在灌溉方面,实灌面积已达135万亩,如果灌区全部配套,还可发展200多万亩。在航运方面,改善航道550公里(其中水库上游150公里)。此外在水产、养殖方面,也获得一定利益。

上述多方面的效益,是库区人民付出很大代价换来的。目前水库水位157米,淹没农田43万亩,在湖北、河南两省共同努力下,迁移人口353300人(两省原报386700人)。但是,由于水库移民始于“大跃进”年代,高峰在十年内乱时期,加上我们对移民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至今还有许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到目前为止,国家共拨移民经费3.06亿元,移民人均870元,实际有的没有用到移民安置上面,致使大部分移民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就地后靠的移民普遍缺乏耕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