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三亿救命钱(11)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据湖北省均县、郧县、郧西三县统计,人均耕地少于半亩者占63%,河南淅川县少一些也占17%。由于耕地少,生产安置不好,群众生活十分贫困,更无力加快经济发展。外迁的移民人均耕地虽然在一亩以上,但多属高岗石坡,或湖塘洼地,土地贫瘠易涝易旱,加之耕牛、机具、肥料等生产资料严重不足,经济收入与当地居民差距很大。同时,无论后靠和外迁的移民,居住条件都很差,新建改建和加固危房的任务很重。其他如交通、电讯、文教、卫生设施也跟不上,因此,造成人口盲目流动,返迁移民约一万人,不仅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有的不断毁林开荒,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威胁水库寿命。这些问题拖得越久,解决的难度将越大。

1981年,原水利部曾派工作组对丹江口移民遗留问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报告国务院,后经国家计委与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水利部所提:要抓好规划,通盘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解决。根据上述批示,我部即商请鄂、豫两省政府进行规划,两省于1983年提出规划,我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会同地方进行了典型规划,并核查了两省规划指标。

两省规划中提出的经费概算为3 88亿元,其中湖北2.53亿元,河南1.35亿元,长办经过调查,建议概算按2.7亿元控制,我部同意这个意见,可以先定一个数字,在执行中按具体规划要求,严格掌握。此外,1983年汉江大水时,为减少下游灾害,水库超水位蓄水,库区郧县柳陂围堤溃决,受灾严重,围堤已难以恢复。该处除6400人可就近安置外,有8500人需要外迁安置,尚需安置经费3000万元,加上2.7亿元,共需要3亿元经费。这样连同过去花掉的移民费用共计6亿元,移民费人均约为1700元,远低于目前大型水库移民经费的指标(目前人均约3000元)。

当前处理好丹江口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关键是经费没有着落,此外还有口粮、建设材料问题、实施规划的组织领导问题和有关政策问题。现提出以下意见:

1. 关于资金来源问题。有三种办法:一是丹江口电站库区维护基金提取标准,在最近10年内由每度电一厘改为一分,每年可多得3000多万元;二是将丹江口电站设计平均年发电量32亿度的任务作为基数,一定10年不变,超发部分所产生的税利不再上交财政,扣除生产单位按规定提成外,其余全部留作移民费用。这样加上原来每度电提取一厘钱也约为3000万元;三是由国家财政贷款。我们认为,第一、二种方法效果较好。

2. 关于移民口粮不足问题。请两省对移民口粮不足部分调查核实,确定供应指标,初步估算每年约需3000万斤,需由两省负责按统销价格供应。

3. 关于建材问题。根据两省安置规划,共需木材4.5万立方米,钢材3.5万吨,水泥10万吨,煤5万吨(烧砖用),需列入物资供应计划,分期拨付指标。

4. 关于规划落实和组织领导问题。

5. 放宽政策,鼓励群众广开生产门路,从事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劳动致富。国家在价格、交通运输、信贷等各个环节上给予优惠待遇。

水利电力部

1984年4月25日

这份文件对丹江口水库建设的成效和移民对此成效的贡献作了翔实的陈述,对移民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国务院将此文件转发给财政部。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而历史上欠账太多需要补偿,这一切都要花钱。财政部作为共和国的账房,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现在要拿出3个亿,似乎有些肉疼。对于国务院批转的水电部的文件,财政部于同年6月7日作出回复,虽然同意水电部的意见,但言语间似乎不是那么爽快。照录于下: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

你局转来的水电部《关于丹江口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提出以下意见:

1. 请水电部再研究一下,在所提经费3亿元的基础上,尽可能再压缩一些,数额确定后,由水电部和地方包干使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