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工程(11)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复员后,江水清回到丹江,在丹江几十年,他的家来来回回搬了3次,这次大坝加高,他又要搬家了。年纪大了,他也不想搬,难过之余,他说:“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就难过。我已经80多岁了,能顺利地活到今天,这是托战友们的福。国家要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我们丹江的水调到北京,要我们搬迁,我听国家的。我年轻时打仗就是为了国家,今天国家需要,我们坚决搬。”

2008年3月5日,江水清老人带着当年发给他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跨过鸭绿江纪念章和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章,舍弃居住多年的家园,开始了他人生的再次搬迁。

江水清的行为就是无言的动员。

当然,整个移民搬迁工作并非像这几个例子那样顺利。今日的移民与50年前的移民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对于离开故土,他们要对自己搬迁后舍去的和得到的利益反复掂量。

水源地周围全是山区,仅靠种地是无法摆脱贫困的。

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几百平方公里的水面,外加上南有大巴山,北有秦岭余脉的屏障,水源地周边形成了“冬冷而不寒,夏热而不炎”独特的气候环境,这里一年四季气温湿润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果树。为了发展经济,水源地周边县市自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山坡上栽种柑橘,这里的柑橘色泽橙黄,果皮光滑,果肉无核,酸甜适度,味美可口,品质上乘,色、香、味、形俱佳,现在水源地周边县市已经是中国重要的柑橘产地。2005年,丹江口市的柑橘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万亩,全市14个乡镇,268个村都种有柑橘,面积万亩以上、产量500万公斤以上的乡镇有7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村有27个,500亩以上的村有90个。全市拥有国有专业柑橘种植场12个,乡镇专业柑橘种植场35个,村专业柑橘种植场238个,个体专业种植户2.5万个,2005年总产量达到1.4亿公斤。每到秋风送爽,水源地周边的柑橘林一片金黄,沉甸甸的柑橘挂满枝头,微风吹过,香飘万里。各地的水果商寻香而至,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人民便可品尝到水源地风味优美的柑橘。除了行销国内市场,水源地的柑橘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俄罗斯、加拿大客商也赶往这里采购。在水源地,柑橘成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除了柑橘外,根据地形与海拔高度,当地百姓们还在水源地周边的山林种植有茶叶、木耳、核桃、香菌等经济作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丹江库区水面广大,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由于水质极为优良,这里的鱼虾品种丰富,味道鲜美,自然天成,没有任何污染,在市场上极为抢手。丹江口水库中有一种名贵鱼种翘嘴鲌。翘嘴鲌属鲤形目,是一种古老的名贵鱼种,由于生长周期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餐桌上著名的佳肴。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峡隘》一诗中写道“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其中“白鱼”说的就是翘嘴鲌。除了味道鲜美之外,翘嘴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翘嘴鲌的药用功效:“可治肝气不足,补肝明目,助血脉。”现代中医学研究证明,春夏季捕获的翘嘴鲌可全鱼入药,其肉性味甘、温,有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之功效,可治疗消瘦浮肿、产后抽筋等症。正因为如此,翘嘴鲌价格卖到50多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多年来,水源地周边政府鼓励农民群众上山植树,下水养鱼。山上的树,水里的鱼给农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从丹江口到十堰市的六里坪、浪河等几个镇,都是靠山面水临公路,距离城区不远,这里的百姓依靠蔬菜大棚、茶叶林果、水里打鱼以及外出务工,家家户户每年都有五六万甚至更多的收入。如此可观的收入使得他们更不愿意搬迁。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家的政策,搬到新的移民点,人均仅1.5亩的土地,一家人最多四五亩地。如果是到城郊种蔬菜,日子或许会好一点,要是种粮食,即使按照最好的收成,一亩地不过千斤,一年下来,收5000斤粮食,一斤粮食卖一元钱,也只有5000元钱,扣除种子、化肥,手上还能有多少?能管住自己吃饭孩子上学就算最好的了。但在这里,山上的林果茶叶、水里的鱼虾收入,该如何计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