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绿水青山保卫战(1)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一 严峻的现实

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一是移民,二是环境保护。环保跟不上,要么库水污染,要么大量水土流失淤塞库容,其结果要么是“污水北调”,要么是“无水北调”。这绝非危言耸听。

2004年12月26日,水利部发布《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公报显示的数据触目惊心:

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达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其中尤以长江、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量最多,分别达到9.32亿吨和4.91亿吨。

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以长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黄河中游、东北黑土地和珠江流域石漠化地区分布的面积大,后果严重,潜在危害大。

200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上游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41.5%;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27.59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6.8%。青海三江源头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而长江上游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重庆和湖北等省区市的43个县,是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发生最多、最频繁的地区。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开发建设活动。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开工,产生大量弃土弃渣,地貌和植被破坏日趋严重。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需治理的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2005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全国因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中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特别是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在所有水土流失面积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人为等因素造成耕地减少的问题也较为突出。2005年全国共有耕地12208.27万公顷,比上年净减少36.16万公顷,其中仅建设占用耕地就达13.87万公顷。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显示:

由于一些地区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2004年,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6万平方公里,其中采取封育保护10.22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4.44万平方公里。但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年的356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影响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其中氮、磷、钾肥料元素的流失量相当于4000万吨的化肥,等于全国的化肥施用量,相当于每公顷耕地冲走了375公斤肥料。

在全国水土流失卫星遥感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科学论证,水利部还正式公布了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以下简称“三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三区”涉及25个省区市,总面积222.9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3.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6.8%。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