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绿水青山保卫战(2)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共16个: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长白山、滦河、黑河绿洲区、塔里木河绿洲、子午岭、六盘山、三江源、金沙江上游、岷江上游、汉江上游、桐柏山、大别山、新安江、湘资沅江上游和东江上游。涉及21个省区市,总面积97.63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9.45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次生林区、草原区、水源区和自然绿洲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共7个,涉及13个省区市,总面积30.6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主要是矿山集中开发区、石油天然气集中开采区、特大型水利工程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区以及在建的国家特大型工程区,包括辽宁冶金煤矿区、晋陕内蒙古接壤煤炭开发区、陕甘宁内蒙古接壤石油天然气开发区、豫陕晋接壤有色金属开发区、东南沿海开发建设区、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共19个,涉及21个省区市,面积108.8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9.31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大江、大河、大湖的中上游地区,包括东北黑土地、西辽河及大凌河中上游、永定河、太行山、河龙区间多沙粗沙区、泾河北洛河上游、祖厉河渭河上游、湟水洮河中下游、伊洛河三门峡库区、沂蒙山、嘉陵江上中游、丹江口水源区、三峡库区、金沙江下游、乌江赤水河上中游、湘资沅澧中游、赣江上游、珠江南北盘江、红河中游等。

上述消息令人忧心忡忡,在水土流失重灾区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赫然在目。

2005年5月,由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组织,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十几家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参加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组委会主任尚莒城的带领下,对丹江口水库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环丹江口库区行。记者团在水源地周边调研采访,对丹江口水库的环境保护情况做了大量的报道,笔者也是记者团成员之一,现将当时的采访报道精粹汇集如下:

丹江口库区位于秦岭东西构造体系的南部边缘,地形主要特点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上游大小河流通过汉江、丹江年均入库量380亿立方米。以汉江为主干流,湖北十堰境内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大小河流共有2489条,年均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占到水库总水量的87%;河南淅川境内通过丹江汇入水库的大小河流共466条,年均汇入水库水量占水库总水量约为11%。要让这近3000条河流始终保持良好水质,难度极大。

汉江和丹江环绕水源地周边县、市,浪河、堵河、泗水河、神定河、老鹳河等上游9条河流从不同的地段注入汉江和丹江,这9条河流分别接纳着身边城市的各种污水,然后再通过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的124个排污口,给汉江和丹江注入乌黑发臭的污水。在污水贡献率上,位于十堰市城区的神定河和淅川县的老鹳河排在最前面。这两条支流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已经是严格意义上的“黑水河”。在支流与汉江或丹江数百米交汇处,河水与库水黄黑界线十分明显。泗河支流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接近库区的地方,水体逐渐由浑浊变成浅、深褐色。

入库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根据近年来监测资料统计估算,汉江干流带入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占70%,氨氮指数占45%,堵河的高锰酸盐指数占22%,氨氮指数占48%。

神定河在十堰城区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而行,最后直接注入丹江口水库。站在神定河与百二河交汇处往西看,乌黑的河水蠕动着,河面上菜叶、塑料袋等各种生活废弃物几乎将不足20米宽的河道盖满,空气中充满刺鼻的腥臭,身后是一字排开的小吃店,河对岸是灰色的楼群,不知哪里来的大股污水自河岸直喷河道。就是这样的水将直接进入丹江口水库。经环保部门检测,神定河水目前水质为劣五类,环保部门对这条河很头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