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尾声 大写的水权(1)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以调水为主,在中线工程紧锣密鼓进行的过程中,一个名词悄然出现并广受关注,它就是“水权交易”。

什么是水权?水权又是如何进行交易的呢?

21世纪的第一年,中国东部的浙江省爆出一条大新闻,同属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东阳市和义乌市之间做了一笔买卖,义乌市花了2亿元人民币一次性地从邻居东阳市购进5000万立方米的水。

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阳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属于钱塘江流域,东阳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浙江省农业高产区之一。造物主赋予了东阳极好的水资源和地理条件,东阳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全市年平均水径流量16亿立方米。1958年,东阳人在“大跃进”大办水利的号召下,在东阳江上游干流上建设了一座总库容2.808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58.5米时的库容为1.39亿立方米的以防洪和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和水产养殖等功能的大型水库。

与东阳紧邻的是义乌市,义乌商品经济发达,在中国商品经济中,恐怕无人不知“小商品的天堂”。东阳和义乌两市相邻,同属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本地80万人,水资源丰富,拥有横锦和南江两座大型水库,每年除了满足东阳市正常用水外,还要向金华江白白弃水3000多万吨,供水潜力较大;义乌经济发达,加上外来人口已经接近150万,但义乌市由于地形所限,水资源匮乏,市区日供水能力只有9万吨。人多水少,“口渴”的义乌开始寻找水源。经过一番比较,善于经营的义乌人瞄上了处于自己上游不远的东阳。

双方开始谈判购水,2000年11月,东阳和义乌达成水权买卖合同,东阳以人民币2亿元的价格将横锦水库5000万立方米的用水权转让给义乌,水质达到国家现行 类饮用水标准。协议签订后,双方按国家和省关于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做好了引水工程开工前的准备。

从东阳到义乌的横锦水库引水工程全长35.478公里,其中输水隧洞长30.52公里,管道长4.957公里。总投资2.79亿元。工程自2002年3月开工,2004年1月18日隧洞全线贯通,全部工程在2004年12月30日全线完工。建成通水后,每年可向义乌城区供水5000万立方米。

2005年1月6日上午,随着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宣布:“横锦水库引水工程正式通水”,隧道闸门开启,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滚滚清流从浙江省东阳市横锦水库出发,经过刚刚完工的隧道奔向义乌。东阳清流的到达不仅意味着经济腾飞却饱尝“干旱”滋味的义乌市摆脱了水资源短缺的困扰,还宣告了我国首例水权交易获得实质性的成功。

东阳和义乌之间的水权交易是我国第一例成功的水权交易,从地区而言,东阳与义乌之间的水权交易,加强了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从全国而言,它开创了水权交易的先例,首次提出了水务市场、水权交易的概念和实践,从这一点来说,它的成功意义深远。

供给和需求是东阳与义乌水权交易的主要动力。

义乌缺水,人均水资源仅1132立方米,水资源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东阳水资源丰富,横锦水库1.4亿立方米的蓄水库容,可以完全满足本市用水之外,每年汛期还要弃水3000万立方米。一方不足,一方有余,购有余而补不足,这就是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定义。水资源的交易就此展开。横锦水库建在东阳市境内,水库里的水属于东阳市支配,故东阳市具有“水权”,东阳市与缺水的邻居就水的使用权进行买卖。故谓之“水权交易”。“水权交易”这个名词是经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们对这场交易行为分析后得出的理论成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