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软的成功之道(4)

与未来同行 作者:李开复


当微软把全公司整合成七大商业部门之后,史蒂夫?鲍尔默适时地由前台退到了后台。他不再做具体的管理者,而是转变成了七大部门主管的背后支持者。他不再做每件大事的最后决定人,而是支持着七个部门主管的成长。他不再做一个最有煽动力的啦啦队长,而成为一个幕后的教练。史蒂夫支持七大部门的主管放手施展自己的管理才华,而他自己则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公司的价值观和人才建设上。

(3)最佳搭档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是微软公司最重要的两个人。在我所经历过的高科技公司里,员工总是喜爱抱怨公司的最上层领导,但是在微软,几乎所有员工都对比尔和史蒂夫无比钦佩。和他们共事多年,我认为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才华,能够集谦虚、勇敢和毅力于一身,勇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二人最特别的三个优点是:

* 勇于改变、适应力强:比尔和史蒂夫都是适应能力很强的人,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方式。他们两个人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例如,比尔在演讲失败后,勇于拜师学习演讲技巧;2000年时,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比尔将首席执行官一职交给史蒂夫;设立七大商业部门后,史蒂夫从啦啦队长转型成为幕后的教练……这些都是微软员工津津乐道的例子。

* 对公司充满热爱和激情:比尔和史蒂夫早已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是为了公司,为了用户,为了享受激情和快乐而工作。他们很多年没有拿股票和认股权,把上亿的财富让给了员工。正因为他们对公司的热情感染了所有的员工,微软才能汇集全公司所有人的智慧,共同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

* 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对微软来说最难得的是,比尔和史蒂夫两人百分之百地彼此信任,共同推动微软公司向前发展,共同完成了2000年到今天完美的职位交接,共同负责创造公司的未来。他们之间从未发生权力斗争、政治纠纷一类的问题。这在今天这个现实、自私的社会中是最难能可贵的事,也是微软公司成功路上的佳话。

虽然比尔和史蒂夫都还年轻,精力旺盛,离退休的时间还早,但他们已经开始了接班人的培养工作。这样,即使到了他们退休之后,微软公司也能延续他们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念,并不断取得成功。

人才:微软的立业之本

微软公司把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视为公司的核心财富。在信息时代里,人才的价值尤为重要。在工业时代里,一个优秀技工和一个普通技工的效率差异可能是30%,但在信息时代里,一个高级程序员和一个普通程序员的效率差异可能高达10倍以上。例如,微软公司有一位编程高手,一次,他对一位经理说,你们的产品里还缺少一种重要的功能。那位经理说,我也想做这个功能,但至少要50个人半年时间,现在已经来不及了。编程高手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个星期开会时,他对那位经理说,你要的功能我已经帮你做完了。因为这样一位编程高手可能知道很多其他程序员所不知道的解决问题的捷径,他在一个星期里就能做完50个人半年的工作。可见,这样的人才对公司来讲是有特殊意义的,公司必须善于追踪、挖掘、面试、聘请、评估、培养、重视和留住这样的人才,而且要把人才相关的工作视为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求贤若渴:追踪和挖掘人才

重视人才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管理者要善于雇佣高水平的人才,而微软公司的各级管理者都非常善于发现和雇佣人才,无论对方是大师级的人才,还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或已离开公司的人。

例如,微软公司最重要的领导和大师 Jim Allchin目前在微软公司负责平台产品研发。当年,比尔·盖茨想请他加入微软的时候,通过朋友多次联系他,Jim Allchin都置之不理。后来,经过比尔再三邀请,Jim终于答应来面试。结果,Jim一见到比尔就直接了当地说,微软的软件是世界最烂的,实在不懂比尔请他来做什么。比尔·盖茨不但不介意,反而对他说,正是因为微软的软件存在各种缺陷,微软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比尔·盖茨的虚怀若谷感动了Jim Allchin,终于把他请到了微软公司。再例如,IBM著名的深蓝计算机的设计者许峰雄博士此前也加盟了微软公司。许峰雄博士是我的好朋友,我追踪他至少五年了。逢年过节时,我总会给许峰雄博士打电话,聊一聊他的近况,探听一下他的想法。年复一年,我终于打动了许峰雄博士,有幸邀请他到微软来工作。虽然他最后加入的不是我的团队,但是我一样引以为豪。在微软,许多人都像我一样主动从事发现人才、跟踪人才和吸引人才的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