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心态开放(9)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我在北美留学时,有一次作业要我们写文章。由于以前在国内学习过辩证法,我总认为世间事物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因此,我在写文章中,就引用了这个理论做论据,我说:凡事都一分为二。老师看了这句话后,在旁边批道:凡事难道不可以一分为三?一分为四?

每个时代的天才、强者、成功者,都是能够超越“笼子”和“围墙”,进而自主命运的人。

人生的围墙,来自于各个方面,时代和环境、主观和客观、先天和后天。综合起来无非两类:其一是自我个性、品质、能力、思维的内在围墙;其二是时代、环境、背景等外在围墙。

我们要克服自身的围墙,就必须开放心态,主动弥补关键性的短板。譬如一个胆怯保守的人,要增加勇气;一个爱冒险专断的人,需要学会多听意见。而要打破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的围墙,则需要我们开拓视野,多走出去看看。由于许多意识上的围墙从受教育开始就已经内置,因此,“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包括旅游和留学,都是很有效的途径。

留学换环境,打破文化围墙

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合伙人王兟则这样形容牛津读书的收获:“我想今后从事的管理事业,需要的不是尖深的学问,而是广博的知识以及思考、写作、沟通等多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西方接受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获得谋生手段,而应该是为了解另一种文化形态的思维方式与社会价值。扎实的人文基础对一个人的生活修养和事业成功很有用。”

英国石油(BP)中国化工副总裁易珉认为,那些最有竞争力的人一定是:“深入了解多民族文化,善于捕捉多边机遇,具有多元化头脑,善于包容不同思想的边缘群体。”

游学和留学,以及整个人生的大开放,都需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不数典忘祖也不自我封闭,开放但拒绝迷失和失去自我,才能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了解国外骨子里的文化、思想、价值观等精髓,成为一个真正打破人生围墙的开放型成功者。

心态开放三部曲:眼界、脑界、胸界

心态开放,往往意味着眼界、脑界、胸界三方面的开放和提升,是一个从表象、技能、技术,进化为原则、道德、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过程总是先从眼睛有意识地纳入信息,再经过大脑分辨、思考、消化,提炼成能力,最后沉淀到心胸,升华成原则和立场,并进而指挥“眼睛”和“大脑”。

这在中国古代有过相当多的论述。我个人将眼界、脑界、胸界的开放概括为:

——开放眼界,要“见微知著”、“高瞻远瞩”、“眼观四面”;

——开拓脑界,“通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晓天文地理、世事人情”,并能够取长补短,利用差异;

——开放胸界,“胸怀天下”和“志存高远”,并且拥有“海纳百川”和“豁达宽容”的品质。

图1-2:心态开放的三部曲

1.开放眼界

“拿来主义”让华谊公司崛起

王中军是我很熟悉的一位商会理事,他创办的华谊传媒集团是中国内地民营影视业的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华谊原来是家广告公司,其早期资本积累来源于广告业务。

1994年,王中军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后,回国在北京国际饭店成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刚开始公司做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然后直邮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生意勉勉强强。

王中军和华谊公司的转折点就是说服中国银行,让其全国15000多家网点将五花八门的标识统一为红标黑字白底,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的管理。随后,华谊接下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华夏卡的标准化规范项目,在成立的第三年,便跻身成为全国十大广告公司之列。

华谊能够抓住这个市场空白,并不是因为善于创新,而仅仅因为眼界的开放。王中军总结说:“这是很简单的方式,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中国没有。这也不是我的创新,而是我学别人的方式。在中国做生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真执行‘拿来主义’,然后依照国情和自己的经济实力,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就可以了。”

“拿来主义”在互联网企业中更为通用。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就是靠对美国“硅谷”商业模式和企业制度的“拷贝”,进而获得风险投资,最后获得成功。再如马化腾虽然没有出过国,但他眼光开拓,看到了以色列人开放的聊天软件ICQ,于是就从做ICQ的中国版——QQ起步,由模仿到借鉴再到创新,最终因为过人的眼光,而成为了著名企业家和亿万富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