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富有胆略(5)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被人生阻力所压倒,不希望在人生路上呈“减速”状态,就必须给自己装上能持续提供“动力”的发动机。一般而言,勇气的“发动机”大概有四种:

图4-1:勇气的四种源泉

1.一个充满使命感的目标

“生逢其时”的使命感

百度首席财务官王湛生是我的好友,我们曾几次一起在央视杨锐主持的《对话》节目中做访谈嘉宾。2005年8月,他在百度完成了NASDAQ的上市工作,在其任职期间,百度市值也从数亿美金突破了百亿美金,成为NASDAQ最具价值的中国公司。令人遗憾的是天妒英才,湛生于2007年12月27日在三亚游泳时不幸遇难,他应我的邀请为《缤纷海归》撰写的文章则成了最后绝唱。在这篇文章中,他讲述了自己进行许多人生冒险的动力——使命感。

“当代海归们的这种成就感,是160年前的留学生们所无法体会的。从留学先驱容闳踏上美利坚土地的那一刻起,一代代的留学生大多都是带着一种‘我出去,我看到,我学到,我来改造’的责任感走出国门。”

“1989年,我来到美国求学,之后又在美国和欧洲工作,一呆就是10余年。从我离开祖国的第一天,我就有着一个信念,就是学成以后一定要回国。因为这个信念,我一直都在非常留心国内的发展状况,那时只要听到有什么事是关于中国的,都会很高兴,只要国内有客人来就会跟他们了解国内发展的情况。”

“加入百度是一件幸事,这里有一大群拥有和我一样海归经历,一样想法的年轻人,包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如果不回国,李彦宏可能会成为美国互联网领域一个出色的工程师,而我也很可能只是一个成功的会计师或金融顾问。但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殊途同归回到祖国,回到百度,用自己的才智实践着梦想。百度从创立发展到今天,在短短7年时间,从一个几人的小公司,变成了今天汇集了近五千名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服务着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与世界上一些最强大的竞争者比产品、比技术、比智慧的知名公司,它身上维系着我们浓浓的中国情结。”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近乎无法完全发挥的潜能,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目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为了目标奋勇进取,进而不惜冒险;而有些人却在现实中把这些潜能磨灭,把目标当成一种自我安慰的幻想,最终庸庸碌碌一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目标缺少使你能持续产生动力和雄心的使命感。

目标能够引导人渴望成功,渴望日出东方,渴望心向大海,渴望行走四方,渴望一览众山小。可是,光有理想和目标,还不足以让我们获得不怕牺牲一切的勇气。

我们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才能使自己爆发巨大的能量,一路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冒险前进,坚持到底。因为使命感才能让你觉得——冒险就是你的责任,就算有所牺牲也值得。

在我的这次研究当中,许多成功人士都强调人生使命感的重要,并称正是使命感推动自己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譬如中国民生银行行长蔡鲁伦就认为:“完整的人生应有‘三感’:使命感、失落感、危机感。”

使命感让他觉得“教育就是毕生的责任”

在我主编的《缤纷海归》一书中,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谈到自己在去斯坦福大学留学之前,曾当过5年矿工。他是典型“苦难炼真金”的传奇人物。

闵维方获得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曾来到德克萨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担任该校的校长助理。当时,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很优越。可是当原北大校长丁石孙、教务长汪永铨越洋千里出现在他面前时,闵维方感受到了一种振兴中国教育的使命感,便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放弃现在的选择:“1988年,北大召唤了我,我也毅然选择了北大,对于我而言,这是一种缘分。我属于和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对国家民族应尽的责任。”

尽力挽留的德克萨斯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姆斯·邓肯最终放弃努力,并且因此奉上了自己的祝福和尊敬:“闵维方先生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他对自己祖国深深的责任感,必将使他对中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