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高效行动(1)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开放式人生的胜利保障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看准了就要及时行动

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投资,是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生平最为得意的手笔之一,他在采访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1999年10月,美国股市低潮,市场很不景气,中海油遭遇到了在香港和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失败。大概一个月后,中海油的承销商中银国际找到阎焱和AIF,希望他们能够进行投资。AIF投资委员会第一次讨论时,并没有通过这个项目。“那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有些风言风语,市场条件也不好,大家认为这个公司一定有什么问题。但是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

于是,阎焱直接找到时任AIF投资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基辛格博士说:“在美国,一个公司如果拥有整个美国海域的石油独家开采权和勘探权,该值多少钱?”

基辛格博士一听就明白了。第二次讨论,大家都投了支持票,AIF投资了2亿美元。三个月之后,当人们了解中海油上市失败并非企业内部有问题时,再投资价格就完全不同,譬如李嘉诚就在这时进行了投资,但结果——“我和李嘉诚也交流过,他投了1亿美元,价格比我们高20%左右。”

一年后,中海油在纽约成功上市,AIF成功身退,获利一倍多。阎焱果断的行动力,让香港首富“李超人”都感到佩服。5年后,当阎焱募集自己的基金时,李嘉诚就因此打破了从来不投资外人基金的惯例,入股了阎焱的基金。

敢于行动,人生才能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想成功。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永远不会成功——那就是有想法,却从来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人。

伏尔泰有一句名言:“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就像火光总是向上腾。”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的人。一个人在岸上读了一万本“游泳指导”,如果不下水,还是永远不会游泳。一个人的战略再完善,但是画的饼,永远不能用来真正充饥。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喜欢患得患失,希望有“万无一失”的把握、“完美无缺”的“方案”,然后才去行动。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绝对化的事物存在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永远无法通过策划和战略,将未来所有的风险都一一规避。因此,只有行动,才能让愿景变成现实;也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机会,推动命运的前进。

有句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

EDS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信息技术公司,成立于1962年,曾有一名记者采访EDS公司的创办者罗斯·佩洛说:“你们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罗斯·佩洛回答得很有意思:“预备!发射!瞄准!”

记者有些不解,因为按照常规,应该是预备、瞄准、发射。但这确实就是EDS公司的经营宗旨,也正是这一打破常规思维的宗旨使得EDS公司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一家投资不过1万美元的公司成为目前年营业额超过200亿美元、员工过10万的跨国公司,并且能让“平凡无奇的人创造出超乎想象的成果”——该公司现总裁杰夫·海勒语。

罗斯·佩洛的解释是:“我们从来不等有了方法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寻求方法,在行动中瞄准。如果射偏了,没关系,纠正它,再发射。重要的是发射,是行动!”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没有成功?

MTV中国区总裁李亦非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也素以干练、高效、勤奋的形象著称。有一次,别人问她为什么能够成功。李亦非表示:

“在我周围有很多聪明的人,但他们却没有成功,这是因为他们从20岁到30岁甚至一生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实际上却没有努力去干什么。所以我认为不管怎样,要认定一个目标扑上去,做得不好可以放弃再来,最重要的是行动。很多人会对自己说,我不可能达到那个目标。其实只要自己努力了,很多事情会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尝试,机会只能是零;只要努力了,就会有50%的成功机会。重要的是跟自己说可以,然后去努力。我从来不会跟自己说不。”

我们经常会在身边听到许多借口:“我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所以我那么穷困”、“我一直没有成功,因为运气一直不好”、“我没有找到好工作,因为企业太过功利”、“名牌生怎么会不被重用?因为领导戴着有色眼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