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高效行动(2)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一推了之很轻松,可这能改变事实吗?麻醉剂可以减少手术的痛苦,但能掩盖你生病和动手术的事实吗?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谈到“国家开放”所遇到的行动阻力时说:“我在美国生活21年,越来越发现,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受到利益的驱动。美国人也不喜欢什么事都到法院里去,但他们知道这是没办法的。我们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来拒绝其他国家的经验和知识。”

在我的这次研究当中,还没有不进行任何有力行动就能取得成功的自主成功者。没有行动怎么会有结果?当然,客观地说,许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动,之所以会有很多不行动的借口,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行动的重要性,而多半是出于心态上的患得患失、精神意志上的畏惧困难、习惯上的拖拉成性。这正是最常见的三种不敢行动的“心理病”。

(1)心态上的患得患失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常兆华,曾前后出任美国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后来还创立了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他曾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我在国外曾遇到过许许多多的留学生,不少人都表达过回国创业的强烈欲望。几年之后,我再次遇到同样的人,他们除了头上多了几根白发,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之外,没有其他的变化,还是向我重复着要回国来创业的话题。几年之后,我又在国外遇见他们,这时,我在中国的公司已经创立八九年,高管团队已经换了七八次,他们同样还是在重复着老话题,只是此时的老生常谈,多少有点像祥林嫂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些才华横溢的同胞首先输在患得患失上。他们讨论的时间越长,回国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小,最后将不得不受害于与亲朋好友无休止的商量和探讨中。”

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句名言:“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很多人渴望成功,却害怕行动失败的后果,或者说害怕付出过多的代价,不愿付出超常的努力,结果最终却总是在患得患失中随波逐流,成功的渴望也将永远只是种渴望。

中咨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负责人夏善晨下海创业时,就说曾听到一位90多岁的老同志激动人心的鼓励:“得失、得失,有失才有得。”

直面忧虑,而不是患得患失

1993年,在世行工作了8年的吴尚志强烈感觉:“人生的前景好像清晰可见,在美国已经有了一个房子和两部车子了,无非以后换一个大点的房子和好一点的车子。”

吴尚志很希望回到中国,创建一个中国的PE。他认为基金管理者不像企业家那样承担大风险,成功后的回报却不亚于投行,而自己有投资方面的经验、阅历、知识,性格也很适合做基金——他是一个很理性、“中庸”的人,没有创业家的激情和冒险性格,而这正是一条介于做企业家和做打工者之间的道路。

不过,当吴尚志跟妻子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妻子并不同意。那时,他们的大儿子10岁,小女儿刚刚3岁,在美国出生长大,回到中国习惯么?吴尚志也在犹豫,但他不愿意陷入患得患失却没有行动的状态之中,于是,夫妻之间定了一个五年协定:他可以回国做基金,只有5年期限,不行的话立刻回美国。

正是因为吴尚志的不患得患失,使他的人生开始了最辉煌的篇章。他创办了中金直投部,后来创建了在中国PE业举足轻重的鼎晖创投公司,成就投资分众传媒、蒙牛乳业、李宁服装、南孚电池、双汇食品等众多经典案例。

SMC中国总经理赵彤也曾总结自己的人生,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患得患失:“我在北京念初中时,没想到会下乡插队;在黑土地干农活时,没想到能上大学;上大学时,没想到能念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没想到能出国留学;37岁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后,没想到又下海出任外资企业总经理……很多事情虽不是刻意去追求,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机会到来之前要主动创造条件;机会到来之时要紧紧抓住它,不管周围环境如何,不管别人怎么评说,首先要相信自己。人生要有目标,凡事要竭尽全力、脚踏实地,只要自己努力了,将来就不会后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