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高效行动(4)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很多人之所以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没有计划,而是过分迷信计划,忽略执行,最终成为教条主义和书本主义。这也就是人们感慨“秀才造反,三年无成”的原因。

人的一生,总有种种的憧憬、理想、计划,总会进行各种沙盘兵棋的推演。但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没有任何行动,一切方案都是废纸一张,一切希望都是幻想一场。甚至可能是:你计划越多、策划越多、思考越多,意味着投入的智慧和时间成本越多,同时也“白用功”和“亏本”越多。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重要的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你就必须开始行动,并且要快和及时。

把握机遇,就是及时行动

没有及时行动造成的遗憾

2001年,互联网经济低迷,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做互联网企业的人个个灰头土脸,以为世界末日到来。而信中利投资公司的总裁汪潮涌迅速与合作伙伴逆流而上,从高盛、英特尔手中收购大量搜狐股票。后来寒流过去,搜狐股价大涨,汪潮涌得到了不亚于搜狐早期VC的投资回报,这正是汪潮涌投资的得意手笔之一。对此,他总结:这次之所以能够当机立断,是因为过去有过没有及时行动而错失良机的教训。

1998年,正值搜狐公司融资最困难的时刻,张朝阳先后跑了美国五趟,才找到20多万美金。张朝阳和汪潮涌也是熟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汪潮涌已经决定,“我个人可以给你投资30万美金。”但是,后来跟汪潮涌一起准备投资的合作伙伴,出于谈判压价等原因故意拖延。结果,急缺资金的搜狐选择了英特尔和IDG融资。这也成为汪潮涌投资生涯当中一大遗憾,因为当时如果投入30万美金,就大约能得到搜狐股份的5%,而等到搜狐上市退出,这30万美金可以变成上千万美金。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把握机遇,就是及时行动。

几千年前,韩信灭齐之后,威名和人气达到巅峰,手握强大的军队,并且处在坐观刘、项交战的“渔翁”位置上。谋士蒯通劝他自立,曾如此说道:“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韩信不听,若干年后,君逼臣反,刘邦夫妇和箫何设下圈套谋杀韩信。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来源。

把握机遇,关键在于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善于审时度势。

时机不到致使“改革”失败

现任中国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的葛明1995年从香港调回北京担任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当时,该所希望在改革的“春天”,借鉴西方企业管理制度,有所“改革”,迎来跨越式的发展,而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工作经验的葛明可谓众望所归。但是,当葛明按大家的期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却遭到了许多人的抵触,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我几乎一夜之间从众望所归变成了众矢之的。”

事实上,葛明的改革、方向、理念、措施都没有错,他也没有忘记结合中国的国情,但问题出在时机未到,所以他把握的其实不是机遇:“许多今天看来非常正确的主张,当初都遭到非常多的争议,许多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都会迎刃而解。但你所能做的,只能是耐心地等待。”

古人云:时也,势也,命也。

什么是时?什么是势?它就是我们行动的方向。

宏观层面的时势,就是时代、社会、国家的发展趋势;其次是市场、行业的演变发展;再次是人生大阶段发展的方向、周围环境的变化;最微观的则如你个人行动把握的分寸与火候。审时度势,就是要能看到时代的趋势、政策的方向、市场的空白、行业的热点,然后抓住个人发展的机遇。

在我们研究的数百位成功者当中,许多成功者都把树立正确的方向当作行动的根本要素。譬如西门子公司,每个部门都有GM和CM,都没有一个绝对的领导,最高的领导旁边永远有个监督者,如果CM不同意,GM就没有办法实施任何决定,哪怕是很好的决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春岩如此解释说:“我们在非常快的发展当中,面临对非常强的竞争对手,大家都认为我们的这种做法很浪费时间,认为很官僚。这种做法有时候是很浪费时间很官僚,但是你知道,如果你跑路跑错方向的话,跑得越快,效果越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