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网络经济初探(1)

财智时代 作者:王志纲


网络经济初探

关于网络经济,我是1999年才开始把它作为课题认真研究并投资做网站的。当时网络已到了神话的地步。有企业追着我们投资做网站,但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我要种一块自己的试验田。我们介入网络还是与我们的本行结合。我们开发了“中国智网”,希望办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与服务的平台,是连接财富与智慧,并促使财智相互转化的平台,是知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已经初具规模,策划在网络中的作用已开始显现出来。在传统产业中要做两三年,才会出效益,才算策划成功。网络不这样,往往你只要把虚拟的概念和商业模式构想设计出来,就可以吸引投资者,甚至可以拿到股市上去套钱。

中华网的成功,就是借用了中国这个大的概念,拉上一批美国华尔街的证券商,包括美国在线和中国香港新世界集团等组合,靠卖“大中华”的概念,一下子空手套白狼,几十亿元现金就到手了,对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上半年中国香港的“小超人”也是这样,把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概念卖出去,套了上千亿元的资金。反过来再用这些钱迅雷不及掩耳地收购了中国香港电信,然后装到虚的壳子里,实现了以虚套实,再以实充虚的转换。其资本的迅速积累和扩张,令中国香港地区传统的大富豪们瞠目结舌,更令网络界兴奋莫名。但是,清醒的人明白,这种奇迹是以其背后的实力、信誉和背景做抵押的,其他人是不可能模仿的。网络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我把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发烧友阶段。正如社会发展和转型期间的其他新兴行业一样,率先进入这个行业的,往往是社会的边缘人,而不是主流人士。网络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网虫们功不可没。其中少数人更经历了从蝌蚪到青蛙的蜕变过程,成了领军人物。

第二,概念炒作阶段。最典型的是在1998年和1999年上半年,网络概念股市兴风作浪后,画了无数个饼,似乎风险投资唾手可得,中华网的成功上市就是最好的典型。这时甚至出现了许多仅有概念、计划书而无实体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传统的上市公司也到处寻找网络概念,希望经过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后在股市上捞钱。到1999年底、2000年初“纳斯达克”一打“喷嚏”,很多互联网公司得了“重感冒”。

第三,战略调整阶段。网络泡沫开始散去后,2000年进入战略调整阶段。标志是有大批的传统行业像巨鲸般地浮出海面,开始进入了主航道。

典型的如联想、TCL及三九集团,凭着雄厚的实力,进入了互联网世界。它们有几个特点:其一,它们经过传统产业市场的磨炼,有丰富的企业和市场运作经验,有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有营销网络包括品牌能力等各种优势;其二,它们有传统产业为后盾,进入互联网时做好了长期打算,三五年不赚钱撑得住,可蓄积能量等待革命高潮的到来;其三,虽然网络本身没有效益,但对其原有产业可产生推动作用,为其发展提速。网络是为传统经济提速互联网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