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羊城破秘(1)

策划旋风 作者:王志纲


羊城破秘

问: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您的策划几乎都围绕着房地产项目,请问在运输市场竞争(铁路、航空、公路的运输大战)的今天,您对铁路竞争以及铁路客、货运营销策划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答:在我所策划的项目中之所以涉及房地产的项目比较多,是由于我策划的对象“常见病”、“多发病”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典型。前些年,尤其是1993年宏观调控以后,房地产疲软,所以房地产成了“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流行性感冒,它的毛病集中地体现在我面前。

因此,从这点来说,当时我所着力解决的大多数是房地产策划。到了现在,还是有很多房地产商来找我,包括深圳的联合广场及深圳另一个几十亿的房地产项目,都是我参与策划的。房地产项目我们还继续做,因为轻车熟路。但是我们有意识地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这个前提下,往更大的广度、深度延伸。所以说,刚才那位同志讲的是反映在《谋事在人》这本书里面的情况,那本书是两年半以前的故事,今天我跟大家讲的虽然是局部、有限的东西,但基本是这两年多以来的事情,我提到的只是众多项目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来不及说。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不可能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回答,但我只想说明三点。第一点,作为运输大战,先从陆路交通开始,到航空,到最后,肯定全面动摇“铁老大”的地位。“铁老大”必须进入市场,靠军事化管理、靠国家垄断、靠天吃饭,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趋势可以从最近受到冲击的一些区域性铁路看到。比如说,深圳到广州,由于高速公路修通以后,大批“灰狗”巴士介入市场竞争,一下子使“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广深高速铁路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下,迟钝的“铁老大”终于有了反应,一个是提速,第二个是加强服务。最近铁路出现一个回潮,铁路乘客开始多起来,而公路上“灰狗”巴士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些得益于竞争的威力。所以从这点来说,我认为铁路的生命力在于加入市场竞争,这是回避不了的。

第二点,纵观世界各国,我们看到美国和欧洲现在开始拆铁路,感到不可思议。中国有句话叫做“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很多地方为了修铁路望眼欲穿,但是发达国家却开始拆铁路。怎么说呢?这就涉及到社会变迁带来的问题,由于我们铁路的节点和定价是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方式确定的,因此,在中国,伴随着交通的立体发展,可不可能出现拆铁路的情形?我想这个可能性完全存在。第三点,给这位先生一个补充性的说明。

京九铁路开通以前,从中央到地方欢欣鼓舞,大肆造势,认为只要京九铁路一修通,整个中国,特别是革命老区,就可以迅速脱贫致富,好像“火车开进苗家寨”一样不得了。基于这种看法,广东很多老板,特别是深圳的很多老板,将大量资金投到了京九铁路的编组站——阜阳,认为阜阳作为中国最大的编组站,以后会商机无限,但最后无一例外地套死在阜阳。去年我在深圳演讲时,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待京九线,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进入阜阳,想寻找投资机会的人必死无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只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非常低、交通非常闭塞情况下才能产生作用。

比如封闭已久的苗家山村,铁路修通以后,当地人可以把农副产品卖出去,把工业产品买进来,使生活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它顶多能产生这样的作用。而指望一个铁路修通以后,可以带来无穷的高层次商机,是昨天的故事,今天和明天根本不可能出现。

因此,铁路修通后,它的机会是有限的。后来不幸言中。阜阳可能会在京九铁路修通前热一下子,如果要当炒家,在那个时候赶快收手,京九铁路一旦开通后,肯定高潮散尽、行情看跌。当然,到一定时候,由于某种机遇,大动脉的作用得以超常发挥,情况也会好起来的。

问:所谓百密一疏,请问您有否马失前蹄,其原因如何?恕我冒昧。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经常有这样的同志很善意也很真诚地问我:策划究竟有没有失败过?

我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我的策划没有失败过。没有失败不等于大获成功,就是说效果有限的例子不少。比如说一个项目,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转变,本来可能做到100分的,最后只做了65分,这种“常使英雄泪满襟”的事情很多。

原因只能这样比喻,就像两个人谈恋爱,大家谈得你死我活,然而在爱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彼此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有个调整的过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