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羊城破秘(2)

策划旋风 作者:王志纲


调整的结果,可能由于没有结婚,大家就分手了,只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有的是结了婚后想生3个孩子,只生了1个。

至今,马失前蹄、全军覆没现在还没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子倒比较多,不仅有客观的原因,也有我们主观的因素,也许有些事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只是由于对方需求甚殷,也只好去做了。

例如,北京有个很大的企业,曾经一度领过风骚。他们找到我,对我说他们有中央领导的全力支持,有4个国家级项目,要塑造一个民族品牌,遇到再上台阶的大好时机。

基于这种冲动,我就去了。

可等我们把整个思路确定完以后,才发现他隐瞒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没有打仗所需要的弹药粮草。

其中一项他们想搞“百市千店”,就是在中国一百个城市开一千个连锁店。我认为“百市千店”不现实,但是“一市十店”我可以做到百市千店的效果,在北京市布十个店,利用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优势,推向全国。准备打仗了,别人可能需要一个军,我一个团就足够了。

最后他说,王老师你能不能策划一下,把这个团也策划进来。我说你这个就要命了,诸葛亮草船借箭还得有个草船,策划不是迷信,我吹口气撒豆成兵,没这回事。

最后的结果,折腾了一个月,答应给我股份我也不要了。问: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市场?您认为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的时机成熟了吗?答:中国这个市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已经由狂热化向理性化转变,原来靠“一招鲜,吃遍天”,现在已经不行了。比如健力宝碳酸型饮料一出来,不用操多少心,“滚滚珠江水,卖向全中国”,单靠这个做十亿、二十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就需要像可口可乐一样,从孩子抓起,去营造一种文化,去树立一种文化,去培养整整几代消费者。这个工作的挑战性越来越大。

第二个特点,中国的市场,不仅已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到形成了东西南北的差距,而且出现了很多明确的消费群。在计划经济时期东西南北整齐划一,每个人都是36元1角的月工资收入,消费力不足,你吃馒头,我吃面条,差不到哪去。现在开始形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格局,高、中、低不同的消费层,谁想一揽天下都是不可能的。各自只能在不同的消费群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消费对象,然后锁定这个对象,控制这个对象,做成这个市场,再考虑双向延伸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台湾地区的“康师傅”方便面,它在台湾只是个小作坊,到了祖国大陆赚了50个亿,现在雄心勃勃地要在香港地区上市,下一步还要做许多大的事情。我认为,正是由于它在空间、时间上正好吻合了中国的转型,所以才能获得极大的成功。因此,我认为下一步商业分工和针对性将会越来越强烈。

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有这个宏图大略的人非常多,亚细亚的老总就曾对我说,要准备20个亿,同整个中国的高速公路网计划相配合,想把中国所有高速公路网的加油站和休息点,同时配套搞连锁商业。打这个主意的人非常多,但是目前成功的还不多,已经有一些有限的成功,比如在广州有几个品牌在中国已经具有初具雏形的连锁商业性质。一个是“烧鹅仔”,它在广东已基本走下坡路了,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现在通过在北京的火暴和成功后,在全中国形成了很大的营销网络。

“烧鹅仔”的做法基本上是一种特许经营。我认为特许经营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也是以后的大趋势。

但是有几个前提,其一就是要做到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出品牌,必须有自己的“梁山泊”,在自己的“梁山泊”做好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自己的文化体系,包括CI体系,然后才可能输出软件,这时候我们输出的软件和当地的硬件结合,就有可能形成营销网络。

还有一个是很小的、带有针头线脑性质的东西,是顺德一个年轻农民搞的“松本电工”。

很简单就是插座,现在可以说是连锁化了。

你在全国任何城市,都可以看到统一标识了的“松本电工”专卖店,这个店用特许经营的办法导入VI视觉系统,搞得不错,现在许多人开始学它,如TCL电工等。

连锁商业肯定是大趋势,至于时机成熟不成熟,我认为正在成熟,下一个阶段可能是非常值得去争夺的。问:市场的不规范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在目前这一大流通的市场状况下,请问王先生如何看,有何对策?答: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要经过从不规范到规范,短短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

 从中国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会出现许多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