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眼界的高度决定生意的大小

潮汕商人胜过犹太商人 作者:嘉诚


为何每走一步棋,李嘉诚都能比别的商家高出一筹?因为他一直抱着“赚钱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观念。李嘉诚说:“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时代没有抛弃这些企业家,而仅仅需要他们转个弯。因为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变革远远没有结束。在不断的政策开放中,李嘉诚旗下的长实与和黄已经在内地牢牢站稳脚跟。

(1)善于从市场的“边边角角”捕捉商机

商机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李嘉诚说的“赚钱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就是要求商人善于从市场的边边角角及市场供求差异中捕捉商机。市场中的“边边角角”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这块蛋糕往往隐藏着极大的机会。这就要求经商者具有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巨大的商机。

(2)善于从市场“供求差异”及对手产品的缺陷中捕捉商机

做生意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产品销售出去,研究市场供求和竞争对手,从中找出其产品的弱点及营销的薄弱环节,也是公司捕捉商机的有效方法之一。“取竞争者之长,补竞争者之短”,找准市场切入点,开发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实现赢利的机会。

(3)做生意要善于借势、造势

“商者无域”,对市场的理解不能仅从商业角度来考虑,还要照顾到商业之外的因素。一个真正的商人,要善于借势、造势。商界流传着一句话:三流公司做事,二流公司做市,一流公司做势。做生意,最聪明的手段就是在市场中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商业的本质就是“营势”、“谋势”。善于谋势的商人,才能执市场之牛耳,花小钱办大事。  

用全球化思维做生意  

创业初,李嘉诚靠塑料花起家,而后审时度势转向房地产,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每一次跃进,都是跟随市场趋势做出的决策。可以说,没有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对商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没有对最新、最准确资料的掌握,正确决策的做出,并全力以赴地完成。就不会有李嘉诚今天庞大的商业帝国。

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界巨头,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的牵线搭桥,携60亿港元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

这一举动,立刻在日本商界引起了轰动。其实,这只是李嘉诚等人全球布局的第一步,他们的目标是在全球攻略中实现利润增长。

实际上,李嘉诚瞄准全球布局,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当时,李嘉诚的长和系企业开始进军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信、零售和货柜码头,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祖国内地、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中,港口业务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进入30个码头。

全球投资,带来的是后期良好的回报。到了90年代后期,欧美经济放缓,香港和英国港口进出口货物数量下降,吞吐量呈负增长。但是,由于内地经济一枝独秀,深圳盐田港吞吐量始终保持大于20%的增长量,使得港口业务的整体平均增长率相对稳定。

由此可见,通过全球布局,即使某个国家和地区整体经济下滑,也不用担心,因为那些保持着高增长的地方,会让当年的赢利水平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从总体上看,仍然是赢利的。

李嘉诚认为,做生意肯用心思去思考未来,有长远眼光,当然成功概率更高,且能抓到重大趋势,赚得巨利,便成大赢家。

即使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刻,李嘉诚也没有忘记把握好趋势。美国金融海啸把全球经济推进寒冬,善于审时度势的李嘉诚,对他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决定暂时叫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按照规划,2009年年中之前,所有未落实或未作承担的开支都会省下来,并检讨全部现有投资项目。

身为和记黄埔的首席执行官,公司运筹帷幄的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李嘉诚手中。其麾下拥有遍布世界的港口、全球性的移动电话业务、一家在加拿大的大型能源公司、分布在亚洲各地的超市,以及各种其他业务。他对公司业务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甚至连2G与3G移动电话不同的传输速度也了解得一清二楚。

贵为首富的李嘉诚,他的成功之道是:肯用心思去思考未来,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抓到重大趋势,赚得巨利,便成大赢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