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怎么做呢?很简单:为对方…

张口闭嘴的学问 作者:忠实


(1)观察、了解对方的需要。不等对方开口,你就先替他做,他不只感谢,还会感到惊喜。例如A君主动为B君从国外带回来一瓶“生发水”,虽然没多大效用,但B君仍感动莫名。

(2)分享你的资源,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人际的。例如你可介绍你的朋友给他认识,把你的CD、你种的花或你收藏的书,反正只要对方没有而你有的,都可拿出来和他分享。

也许你会问:这么“舍”,就真的能“得”吗?

问得好!因为人世间就有不领情的人。但话说回来,对这种人,不“舍”又怎可能“得”!

不过,“一样米,饲百样人”,你不必去期待对方是否有善意的回应,但我相信,“舍”是种子,“得”则是收成,有些种子发芽得早,有些发芽得晚,但总是会发芽、会有收成的。

总而言之,要建立人际关系,不能坐着等别人自己“送上门来”!

商业法则不适用于人情往来

施恩于人也是一项重要的交际手腕。施恩、讲道义、雪中送炭,这些都是建立良好情谊的重要因素。

一般人会认为自己没有谈论道义的资格,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如果自己有比现在多两倍、三倍的能力,自己才能够做得到。

然而,你有没有认真地想想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能够这样想而付诸于行动,对方必定能够感受到你的恩泽,并且会有所回报。如果对方如此地对待你,你也必须加倍地报答对方。

东方人与西方人对于报恩有不同的看法,东方人认为,即使已报答了对方的恩情,仍然不会以为彼此今后互不相欠。而在西方社会,一借一还就互不相欠;但东方人的想法是,借归借、还归还。对方为自己付出的努力与牺牲是既成的事实,不会因为已经回报而抵消。

朋友关系就是建立在这种互相支援、讲道义的情分上,这种交往愈多,彼此的关系就愈亲密。如果不能体会到这一点,那你可就交不到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了。

这里所讲的施恩与借贷,自然不是指现金往来,若只懂得利用他人,只会使人际交往陷入困境。

有位作家曾在东南亚及美国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英语说得也很流利,但他所抱持的偏偏就是美国的合理主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里,他的经历的确很有帮助,让他因此得到了很多工作的机会。他那冷静的、商业式的处事手腕,让人感到他是一个作风明快的人。他认为与人交往完全是为了工作,别人来找自己做事,也完全是利用自己牟利,这中间完全是利益相生,无所谓恩情道义。

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的工作机会在刹那间完全消失。因为在高速成长的时代是卖方市场,到了低速成长的时代却一变而成买方市场。为了寻找工作机会而焦头烂额的他,却在昔日合作对象那里四处碰壁。大家都用他以往说过的话来回答他:“这是个讲究利益的现实社会……”

这位作家正是因为忽视了道义与恩情的人情机缘,所以落得这样的下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