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注重人际交往中的小节

张口闭嘴的学问 作者:忠实


有的人认为“不拘小节”是一种潇洒,一种成就大事的风格。实际上,我们于小节处更应检点。紧要的关头,大家都会以最佳状态小心应战,而日常琐碎细节,则是一个人的天性、本质、修养的自觉流露,因此,应注重生活小节。

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与人见面从来不打招呼,对面来了人就赶紧将头扭向一旁。他获得了一点成绩,更加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当他失败时,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安慰和帮助,有的人甚至还会说出“活该”、“应有此报”等类似的话,这样的结局多令人心寒!如果他平时能放下自己的那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派头,多与周围的人沟通,又怎么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呢?

不要小瞧了和别人沟通的细节。虽然与人沟通感情的最初阶段只是打招呼,但不要忘记,在人的内心里有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心与心之间要想系上纽带,最初的方法就是打招呼,如果连最简单的如“您好”、“再见”等等日常的招呼也不会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士呢?人生活在社会上,还得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诱导,不可能不与周围的人接触,你不拘小节,难道你周围的人也不拘小节吗?

在交往时,言行举止往往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必须注意。因为这些言行可能会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的成败。我们总要时时反省、审视自己的举止言行,虽然只是一些小节,平时多加注意才会让对方对你有好感。

有的人习惯使用口头禅,甚至时常用“不可以”、“不行”这一类否定词语,这种人给人的印象多半不是很好。此外还有一种人服装不整、不注意卫生,给人不洁之感,或常做些不雅的动作,以及态度冷漠、公私不分等,都必须好好注意,加以改善。“入乡随俗”是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谚语,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环境的产物,但人是可变的,要改造环境,首先必须适应环境。这点任何人都需要注意。

与人交往时,只要你静静地观察别人,你会发现,下面讲到的几点,就是大部分人公认的恶劣态度。不知你自己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细节?

就表情而言,应注意的态度,主要有:

(1)自鸣得意的态度,傲慢的态度,不屑的态度--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2)不稳定的态度--说一些没有自信心的话,使对方无法信任你。

(3)卑屈的态度--被视为傻瓜、无能,会让人低估你的实际能力以至被人从骨子里看不起,或过度热衷于取悦别人,这些都很难给人好印象。

(4)冷淡的态度--使人感觉不亲切,缺乏投入感,态度过于严肃,以使男性敬而远之的女性为多。

(5)不识时务的态度--如在酒席上谈论严肃的话题,或在愉快的气氛里诉说悲哀的事情,或只知谈论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从不理会别人的感受。

(6)随便的态度--给人马马虎虎、消极的感觉,经常表现为反应过激,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粗话。

以上所举的不良态度,应避免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

就动作而言,应注意的姿势或动作,主要有:

坐要有坐相,不要随便左右晃动,如果是女士的话两腿要并拢;站立时膝盖要伸直,腰板要直,不要抖腿,不要撅臀部;不要抓头搔耳,两手应自然垂放在两侧,或是轻放在前面;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尽量不要跷脚;表情温和,有亲切的眼神和饱满的精神。

有的人说话时喜欢将手插在口袋里,有时还坐在桌子上,这都不是好的习惯。在交谈时,将手插在口袋里,不仅很难令对方接受,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不良的印象,尤其是在多数听众面前,这种姿态会使周围的人觉得这位发言者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而将他人看得较自己低下,且表现欲望非常强,使人感到别人不可超越他。不管你有没有这种傲慢的想法,但这种姿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就是这样一种人。

上面说到的,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小节,但我们并不是提倡处处都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如果有人要钻牛角尖,对付这种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