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个人所得税 一直缺乏实质性改革

税收的逻辑 作者:李炜光


新京报:还有一点和我们紧密相连的是个人所得税。我每月被扣掉一千多,但是没有享受到什么公民应有的权利。因为我没有户籍,孩子不得不在老家农村上学,被限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人伦的悲剧。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议改革现行的所得税制,好像也没有任何效果。

李炜光:中国的个人所得税都是2000块钱扣除标准,起征点都是一样的,但是各地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是不一样的,中西部地区跟北京、上海怎么比?扣除额却都是2000,就不能给地方政府或人大一点权力,比如给一个上下浮动的区间,让地方自己有权决定该怎么征税,不是更科学一点吗?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一个月过下日子需要多少钱,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账本:吃饭穿衣需要花多少钱,看病多少钱?孩子上学多少钱?赡养老人多少钱?房贷月供多少钱?购买电脑多少钱,大家算一算一个月在北京2000块钱够不够?肯定不够是不是?节衣缩食也不够。大学生毕业生常被形容为“蚁族”、“月光族”,吃了饭,房租交了,收入也没了,一点积累也留不下,中国未来的中产阶级怎么形成?假定在北京3000到4000元能活一个月,好了,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是多少?2000。也就是说,你3000到4000元在北京才能过一个月,2000以上那一部分到3000、4000这个差距那是属于你的必要生活支出,必要生活支出的部分却要计税,有一部分当税交了。在税收学上有个原则,征税不能侵入居民的必要生活部分,老百姓过日子的钱是不能够被征税的,否则就属于恶税了,这是底线。

新京报:还有,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好像都是有去无回,不管物价上涨,也不管通货膨胀,这是否合理?是否也需要改革?

李炜光:个人所得税这么多年了实际上一直没有作实质性的改革,其调节贫富差距的效应一直很弱,甚至起反向作用。我国的税后基尼系数甚至等于或大于税前基尼系数就是证明。我有一个去加拿大留学的朋友,交了几次税,就赶上经济危机了,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大家普遍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没想到这时候加拿大政府开始退税,他跟我说到这的时候几乎喊了起来:真的退回来了啊!拿着这个钱都激动得掉眼泪了,说兄弟们,今天晚上去吃饭,我请客!他问我,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激动吗?我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啊,太奇妙了,天下哪儿有这种天下掉馅儿饼的事儿?我们习惯于让交多少税就交多少,至于自己能不能得到回报,或者好的公共服务很难说。那是国税,咱老百姓怎能说三道四?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了,还从来没有想到过,交出去的钱政府还能还回来?如果将来我们这也有这种机会咱们也尝试一下,我想大家也会激动得掉眼泪。那就是一种久违了的做主人的感觉。当我为这个社会尽义务,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国家会想着我,这样,家和国的心才会联结在一起,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主人,有每个小家的幸福才会有国家的富强。而不是成龙那首歌唱的那样,把国摆在家的前面。

这就是王在法下的精神,税收之上有法管着。哪怕你是国王,公民的财产未经法定程序不能随意动用,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税收的一系列制度规定(税种、税率、税目等)和技术操作程序的前面,必须要设置一个前提,就是尊重纳税人的财产。我们没见过有谁作出承诺来,一旦侵犯了公民的私人财产权会怎么样,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