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过程与较量(5)

决胜红海 作者:周大江


要记住,对一个有一定历史的企业进行变革,与从零开始去创立一家企业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需要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某种范式或理念,而后面则仅需要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去创立;换言之,在前者的状态中,员工们都有了一种心理基础或参照,也就是他们长期以来已经默认或习惯的某些范式或理念,而变革则需要从根本上动摇甚至改变这种心理基础;而新创立的企业则不存在这一点。变革之艰与难,可想而知。

作为变革策略全盘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审慎思考选择哪个问题的解决作为最先实施的变革切入点,以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切入点。“全面开花”式的变革方式显然是不明智的。比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是以落实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作为切入点。

把变革的目标罗列为一个个可以独立实施的子目标,并根据这些子目标之间的因果或逻辑关系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序之后,还需要(最好通过表格的形式)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更具体的部署:

第一,每个子目标的实现需要做哪些工作?或者需要形成哪些成果?

第二,这些子目标的实现应产生什么样的预期效果?

第三,这些工作由谁来完成并由谁验收?

第四,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统领参与变革的人员及其变革活动?

第五,实现这些子目标的策略或路线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变革筹划必须本着三个基本的原则:高度、远见、行之有效。

通常情况下,在正式启动变革之前至少需要准备两个方面的核心文件: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变革必然涉及企业对各个重要方面的理念或在各个基本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通俗地讲,企业对各个重要方面的“说辞”要有坚实的底层逻辑来支撑,无论表象上,还是深层次上都要避免不能自圆其说或强盗逻辑式的自相矛盾。

其次,在变革正式启动之前,就必须对最核心的基础文件进行充分的准备。这些文件必须要经得住变革实践的考验。比如说,如果要对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进行全面变革,就必须在变革正式启动前把具有基础地位的管理制度和业务制度锤炼到位,一旦变革正式启动,就立即付诸实施。变革最大的混乱根源,在于旧的规则被否定或被质疑了,新的规则却不见踪影。在基本规则的层面,不要指望所谓“边破边立”的方式能够取得多么好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更大的混乱。

五、时机选择

什么时候启动变革,甚至在什么时候以及什么样的情况下发布变革的信号,都是非常讲究的。通常来讲,变革启动的时机要注意避开业务最繁忙的高峰时期,否则会因为变革带来的阶段性动荡或人心浮动而对企业的整体业绩产生负面的影响。

六、核心团队确定

企业变革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取决于内部员工的参与程度。如果在事实上使变革沦为某一两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其他人都采取冷眼旁观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么,这样的变革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至少不可能深入人心。因此,为确保变革的成功,必须组建专门的变革团队作为变革的核心力量。

组建变革团队的意义不仅仅是分担部分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集体参与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树立变革活动本身的强势形象,使员工认识到变革不仅仅是某一两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代表企业最核心层的集体共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团队成员在企业内的影响力和沟通网络来提高全体员工对变革的认知,从而降低变革的沟通风险和沟通成本。

为此,在物色变革团队的人选时要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个人素质方面是否具备足够的高度和远见?这决定了他在参与变革重大事项的讨论时是否具备相应的判断能力。

第二,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承担能力?变革团队不是“休闲俱乐部”,每位成员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