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症下药:孩子不听话,家长有方法(1)

孩子不听话,父母怎么办 作者:徐桂容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王涛是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特别喜欢模仿大人做事,例如,他不止一次地模仿过大人抽烟。爸爸经常告诉他:“抽烟不好,有害身体健康,小孩子更不能抽烟。”但是,王涛对抽烟这件事情还是非常好奇。

一天,王涛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王涛的爸爸立马拿出一包烟递了过去。不一会儿,大人们就云里雾里地抽上了。

正在屋里写作业的王涛闻到了烟味。王涛知道:一定是爸爸又在抽烟了。一想到抽烟,王涛的心思就离开了课本。

王涛飞跑到客厅,对爸爸说:“爸爸,你不是经常对我说抽烟不好吗?那你干吗还要抽呢?你既然经常抽烟,就说明抽烟并不是不好的事情,既然抽烟并不是不好,那我也想抽烟,也给我一支烟抽抽吧。”

王涛稚嫩的口气把大人们逗笑了。王涛的爸爸有点脸红,对王涛说:“好,我以后不抽了,这是最后一次了,肯定是最后一次,你快点去写作业吧。”

过了一段时间,王涛的爸爸才发现戒烟非常难,于是又偷偷抽了起来,有一次被王涛逮了个正着,王涛问爸爸:“你不是说过不抽了吗?怎么还抽啊?”王涛的爸爸哑口无言。

又过了半年多,王涛的爸爸还是经常抽烟,王涛也暗地里学起了抽烟。

孩子身上表现出不良行为,其原因来自多方面,但首先应从父母的家庭教育上找原因。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不能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会受到很坏的影响,甚至会毁掉孩子的前程。像上例中的爸爸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做到,才造成了被孩子反诘的尴尬。

孩子的任何变化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最强,而这时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他们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好的,对父母的一切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孩子对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和效法。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因此,在孩子面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父母都要重视。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父母自己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父母也要率先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教育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远的。父母若想教育好子女,必须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的表现都成了孩子的参照。父母要让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就不能言行不一。

言行不一比让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糟糕。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该具备。父母的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

(2)父母要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以父母为榜样。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绝在自己身上发生。

(3)父母一定要严于律己。

父母要求孩子言行端正,品德优良,就必须先从自己做起。父母在行为习惯上,应自觉遵守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规范。父母应有广博的兴趣爱好,健康、乐观的情绪,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等。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

小超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为了让小超能用心学习,爸爸承诺:

小超考试进入班里前五名的时候,带他去华山游玩。华山是小超一直想去的地方,他听了爸爸给自己的允诺后,虽然知道进前五名很困难,但还是努力朝目标奋进。

半年后,小超在期末考试中终于排到了第四名。成绩单刚发下来,小超就飞快地跑回家里。当他把成绩单递给爸爸时,爸爸只是说:“很好,很好,进步了。”小超问爸爸说:“什么时候带我去华山啊?”“去华山?为什么要去华山?”“你不是答应我考进前五名就带我去华山的吗?”爸爸这才想起曾经给儿子的承诺。

而那个承诺,只是爸爸激励孩子学习的手段,根本没有打算去实现,说后就扔在脑后了,所以早忘记了。于是,爸爸就敷衍儿子说:

“我和你妈现在都很忙,过一段时间再带你去。”小超听后,感觉到爸爸对自己长期努力的漠视,伤心地哭了。此后,小超不再相信爸爸所说的话了。

父母要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像例子中小超的爸爸一样,答应孩子的事情说过就忘,在孩子达到了要求后,又找借口拒绝兑现诺言,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

尊重孩子,不仅要做到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它还包括其他的很多方面:多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有事情能征求孩子的意见,不独断专行;在得到孩子的允许后,才处理孩子的物品;不采用偷听、跟踪、打探的方式获取孩子的隐私与秘密;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而不是强求;尊重孩子的选择;谅解孩子的错误;用心聆听孩子的解释;父母有了错误,主动及时地向孩子道歉等。

如果父母能这样尊重孩子,会让孩子心情愉悦,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会帮助孩子增加自信,勇敢面对将来出现的任何事情;有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

每个父母都盼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将来事业有成,前途光明,不希望孩子懦弱无能、一事无成。而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由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决定的。因此,父母要用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去精心培养孩子,而尊重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正是良好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1)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

遇到事情,父母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商量后再作决定。

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就是有不同的想法,也会听从父母的安排,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2)不逼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视,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一切。有时候孩子的倔犟与任性,其实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因为父母的逼迫,让他们产生了反感,所以故意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对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强迫,对孩子愿意做的事情要积极支持、引导。

(3)慎重处理孩子的物品。

孩子的有些物品,在孩子的心目中具有特定的意义,父母认为没有用的,孩子却把它当成宝贝。因此,父母处理孩子的物品时要慎重,不要私自处理,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4)尊重孩子的秘密与隐私。

日益长大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秘密与隐私,父母此时可能会有更多的担心:怕孩子学坏,怕孩子早恋,怕孩子有不健康的行为等。但不管怎样,父母都应该尊重孩子的秘密与隐私,对孩子不愿意公开的东西,父母绝对不能用非常的手段去获得,否则会事与愿违。

(5)父母有了错误要向孩子道歉。

父母有了错误,也应该向孩子道歉,这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也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知错就改的品质,还能及时化解误会,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