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情商胜过高智商》第四章(3)

高情商胜过高智商 作者:赵霞莉


5. 与孩子谈心的技巧

父母若想要掌握孩子的情绪动态,培养孩子的情商,谈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谈心,来培养孩子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不过,谈心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那么,父母和孩子谈心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① 耐心倾听亲子沟通的关键在于倾听。很多孩子宁愿抱着玩具熊倾诉,也不愿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不耐心倾听以及武断下结论。现实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当孩子刚刚说了一个开头,父母就不耐烦地下了结论,劈头盖脸给孩子一顿臭骂。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让孩子觉得自讨没趣,以后自然就不愿再向父母倾诉了。

岁的小宇从幼儿园回到家时,满脸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峰峰欺负我,把我的书包扯破了。他还……”还没等小宇说完,妈妈就生气地数落他:“你怎么那么笨?他扯破你的书包,你不会把他的也撕破啊?回来哭有什么用?”站在一旁的奶奶却赶紧把小宇抱起来,心疼地哄着:“小宇乖,先别哭了。明天奶奶去幼儿园,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去。”

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时,家长们的态度不是责怪,就是哄着。

他们很少停下手中的事,耐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事实上,当孩子受了委屈、觉得沮丧时,他最需要的不是批评,也不是安慰,更不是打骂;而是能够找到一个让他有依赖感的人来听他诉说,看他哭泣;他需要找个人来理解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对于孩子而言,如果父母能够倾听他的心声,他便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被尊重的。

有不少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习惯于用权威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如果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说得多而听得少,往往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对父母的谈话不予理睬。那时,孩子已不愿意跟父母诉说心事;父母也会发现,他们已经与孩子成为陌生人,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根本无从实施。所以,耐心倾听是亲子沟通和进行情商教育的关键。

② 选择合适的谈心背景,抓住谈话时机当亲子双方处于轻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中时,更容易诱导孩子对外敞开心扉。家长可以尝试把谈心的地点放在公园、游乐场等孩子感兴趣的场所里。相对于饭桌上与房间内的交谈,孩子也许更愿意选择在这些“秘密基地”里向您诉说他的难言之隐。

除了环境背景外,心理背景也是谈心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背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谈话时机。家长在选择谈心时机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当双方都处于气头上时,不宜谈心;家庭气氛不融洽时,不宜谈心;孩子刚犯错后,由于他还来不及思考、反省,此时也不适合谈心。

谈心的最佳时机,是在双方都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时。家长可以在孩子比较兴奋的时刻,如放学的路上、玩游戏时,抓准时机与他们谈心。

这些时期内,孩子们的倾诉欲望最强烈,此时谈心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家长应多创造这样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使他们没有心理压力,然后在此期间见缝插针,勾起孩子的倾诉欲。另外,聊家常也是与孩子谈心的良好时机。家长们可以在进餐前和入睡前与孩子说说家常,问问孩子今天的事儿是否顺心。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及时交换彼此的看法,增加亲子间的相互了解。还有一个谈心的黄金时间,那便是在孩子帮助大人干家务活的时候。那时候,孩子们正处于懂事而讲理的时刻,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劝告和建议。

③ 注意态度和情绪,制造温馨的谈话气氛良好的谈话氛围会使情商教育更加轻松、有效。家长若要制造温馨的谈话气氛,就必须放低自己的姿态,做到心平气和。

有些家长在和孩子谈心时,总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专家和过来人的姿态,让孩子不敢敞开心扉。家长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不能以长者自居。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戒备与抵触心理。还有,家长一定要表现出尊重孩子的态度。当孩子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和您讲话时,即使他说的只是一件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事,您也最好停下手中的活,先听孩子把话讲完。如果您正在做的事十分紧急,就该和孩子商量好一个交谈的时间。大人做事往往依照计划,而孩子恰恰相反,他们只看重眼前。

所以,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时间表,千万不要一边忙自己的事,一边听他们讲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您心不在焉,对他们的话一点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便不愿再与您交谈了。

有些家长性子比较急,在交谈的过程中,一旦听到孩子做错了什么事,便马上开始训斥他。这是与孩子谈心的最大禁忌,往往会导致不欢而散的结局,拉远亲子之间的感情距离。当孩子做错了事或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看法后,家长千万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激动。家长一激动,就很可能说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话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应用冷静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过错,如果有怒气,那就终止谈心,等到情绪稳定后,再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例如,当听到孩子告诉您他和别人打架了,您的心里一定很恼火。可是,您不能把这种恼怒的情绪表露在外,而应用平稳的语气,引导孩子说出打架事件的经过。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以后报喜不报忧。

家长若重视以上两点,那么通常能轻松地制造一个温馨的谈心氛围,驱散弥漫在谈话过程中的紧张空气。然后,家长还可以举行全家式的座谈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各自的烦心事,而不是让孩子一个人来说。这样就能避免“审问型”的谈话方式,告诉孩子任何烦恼都不会被耻笑,任何人都能被倾听、被重视。

④ 改变谈话方式,增强交流效果有时候,孩子会对父母的劝说置若罔闻或常常和父母作对。这时候,父母该用什么样的谈话方式,来让他们听话呢?

父母可以采取顺势诱导的谈话方式。例如,您的小孩子非常喜欢吃糖。

您若抢走他手中的糖,他便又哭又闹,折腾得翻天覆地。此时,与其强行抢下他的糖,还不如换个方式,对他说:“吃吧,糖那么甜,多好吃呀。不过,糖吃得多了,牙齿就会坏掉。那时候,你就得跟着妈妈去看牙医。牙医会拿出一把大钳子,把你的牙齿全部拔掉。你还记得‘鳄鱼拔牙’的故事吗?

拔牙的时候,可疼可疼了……”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您说的话有理,不再吵着非要吃糖不可了。顺着孩子的想法,从侧面迂回到自己的观点上来,往往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再者,父母也可尝试灵活变通说话方式。同一件事,我们往往能找到很多别的说话方式来表达同一种意思。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换种方式来与他们说话、交谈,或许就能消除他们的抗拒心理和行为。举个例子,孩子对手里的玩具汽车爱不释手,甚至不听劝阻,把小汽车放在饭桌上开,结果打翻了装着菜的碟子,弄得满手油渍。这时,父母如果训斥他,强迫他去洗手,肯定会惹得孩子不高兴,甚至会引起他的反叛心理,非但不去洗手,反而把小汽车玩得更加肆无忌惮。此时,父母应该灵活变通,采取另一种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带着你的宝贝汽车,赶紧去洗手吧。看看你的小汽车能不能浮在水面上,好不好?”这样一来,孩子必定会对这个提议深感兴趣。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一定会跑去洗手。如果他真的在水池里玩起自己的小汽车,父母也不必责怪他,因为让他去洗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

选择更加有效的说话方式,往往能增强交流的效果。

⑤ 把握谈话时间,语言精练幽默孩子最不喜欢“唠叨型”的谈话方式,长篇大论式的说教往往会让孩子充耳不闻。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时要把握好时间,话不宜过多。一旦达到谈心的目的,就要适可而止。家长可以选择经常与孩子进行谈心活动,不求长谈,只求效果。如此一来,家长就要对孩子目前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谈心时主题明确、有的放矢。另外,不要以说教式的话语作为开场白,例如“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等你将来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就会明白我的苦心……”之类的话,往往会引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在谈心时,不妨选择幽默一点的表达方式,比如使用最近比较流行的、贴近孩子心灵的语言来因势利导、就事论事,使谈话变得贴心而愉快。

⑥ 为孩子保密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开朗外向,他也始终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小秘密。

他若愿意将心里的秘密告诉你,便是对你的一种信任,相信你能为他保密。

此时,家长应严格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做“大喇叭”,拿孩子的秘密到处宣扬。否则,你将失去孩子的信任,失去与他谈心和交流情绪的机会。

岁的童童说:“我再也不相信妈妈了。有一次我跟妈妈说,我喜欢上了班上的兰兰,以后要娶她做妻子。妈妈听了后哈哈大笑。我反复请求妈妈为我保密,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妈妈同意了,我们还拉了钩。可是,两天后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全都知道我喜欢兰兰了。哼,以后妈妈别想再听见我的秘密了!”

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往往是引发亲子之间出现沟通僵局的原因。

周岁后,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都在觉醒。他愿意把隐藏在心底的私密信息告诉家长,就是希望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可是,父母若不重视孩子的隐私,觉得那些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的信息只不过是一种笑料,大肆宣扬孩子的那些秘密,便会很容易刺伤孩子,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父母应立刻向孩子道歉。一位母亲在“泄密事件”

发生后是这么做的。她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对不起,儿子,妈妈不是故意的。可是,妈妈知道你一定为此感到很伤心。这样吧,妈妈随便让你处罚,好吗?”于是,她的儿子罚她连续给他讲一个星期的故事。后来,等到妈妈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时,儿子就会提醒她:“妈妈,你是不是又想讲故事了啊?”

其实,与孩子交流情绪并不难。只要注意谈话方式,掌握好谈心的技巧,便能做到沟通自如,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孩子的情绪状况,针对不同状况拟出不同的情商培养方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