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和谁对着干(1)

孩子对着干,妈妈怎么办 作者:马素玲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五大误区

传统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肯定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传统教育肯定也有不足之处,并且是多年的积弊,纠正起来肯定更为困难。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妈妈由于经验较少,已经陷入教育的误区却不自知,以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处处碰壁。那么,传统教育到底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 过分溺爱孩子

要去参加夏令营,只出去三天,妈妈为了孩子的这次出行整整准备了一周,还在想是不是落下了什么。最后孩子上了校车以后,妈妈还是打个车跟了过去。老师一头雾水地问妈妈为什么跟来,妈妈说:“这孩子从小就没离开过我,每天晚上都是我搂着他才能睡着,我不在他衣服怎么穿啊?鞋带怎么系啊?”老师当时就无语了,要知道那孩子都上初一了,十几岁的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还没有,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妈妈的怀抱,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这就是中国的妈妈,这就是中国的孩子!日本就不一样,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让他参与家务劳动,洗自己的衣服,擦地,收拾屋子,来赚取自己的日常零用钱。1 岁的孩子家长就会让他独自睡觉了,哪怕再哭闹都不会心软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性格,以后长大了就能更好地面对社会上残酷的考验。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温室里的花朵是永远经不起风雨的,没有经历过挫折和摔打的孩子是永远不可能成熟的,也永远长不大。但现在的妈妈依然溺爱孩子,恨不得把一切都帮孩子做了。不知道这些妈妈想到没有,你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吗?你总有老的时候,你照顾他一时能照顾他一世吗?

所以,还是让孩子早些经历风浪为好,经过了考验和锻炼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妈妈作为孩子一生的导师,要教给他做人的道理,让他建立自己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不是做个保姆,把孩子培养得弱不禁风,身体上脆弱,心灵上也脆弱,那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如今做妈妈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下面的几点在你身上有表现吗?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嬉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间,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

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妈妈给孩子很多零花钱,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习惯,并且缺乏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思进取、懒懒散散。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三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这样孩子不但不能明辨是非,而且妈妈的威信也无从谈起。

包办代替由于妈妈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孩子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变得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妈妈太过娇惯孩子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妈妈离开一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