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和谁对着干(2)

孩子对着干,妈妈怎么办 作者:马素玲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妈妈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妈妈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不太自信,缺乏自立能力。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就会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妈妈。溺爱的妈妈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其实,妈妈不能害怕孩子哭闹,如果孩子一哭闹,妈妈就哄骗,孩子就容易变得任性,以后更会无理取闹。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这样孩子当然是教不好了。因为孩子完全没有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

此外,过分溺爱可能会导致孩子自闭,目前自闭症患儿数量逐年增加,溺爱可能为致病诱因。

小鹏自出生以后,就有四个老人和爸爸妈妈围着他转,什么事情都不用他干,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将手指向物品,妈妈就立即拿给他,甚至有的时候他的目光落到哪儿,妈妈就立即将东西拿过来。就这样,小鹏3 岁多了还不愿意开口说话,即使出声也只说几个字,最后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原来是自闭症。

小鹏的病因主要是家人特别是妈妈的过分溺爱,抑制了孩子的正常成第三章 谁和谁对着干长。心理专家从自闭症儿童中发现,很多孩子并不是没有人关心、缺乏爱,而是因为妈妈给予了孩子太多的爱,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反而抑制了孩子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妈妈很多时候过分满足孩子,使孩子既不需要动手,也不需要动口,慢慢地孩子就会感觉什么都不必做,不用说话就能满足需求,没有语言刺激,没有语言交流,就失去了对语言的敏感,就会逐渐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

误区二 过分粗暴

调查显示,孩子“最不喜欢的妈妈”为“不尊重子女,经常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抽屉”和“爱唠叨,对孩子的错误小题大做,不就事论事”的妈妈,选择率分别为75% 和63%。

根据调查,半数左右的孩子最希望在家庭中获得的是尊重、平等和自由。由于孩子对妈妈的不满,一些孩子甚至表现出不服从妈妈管教甚至与妈妈为敌的想法。

安宁和几个好朋友约好了,周六晚上都去赵凡家下围棋,同时也商量一下升学考试的事情。吃过晚饭,他向妈妈请示时,妈妈却大声呵斥道:“晚上到哪儿去?不许去,给我在家里待着!”“我去和同学商量考试的事。”安宁小声解释,可是妈妈仍然声色俱厉:“升学的事还要和同学商量?用不着!

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跟班主任一研究就定了,你只要好好念书,考高分就成了。”

安宁的心里难过极了,他难过的不仅仅是由于妈妈的阻拦使他在同学面前失了约,而且也为妈妈如此的专横武断而难过。其实,他知道妈妈也是疼他的,每次出差也不忘给他带礼物回来,可是,不知为什么,安宁就是受不了妈妈对自己的事情粗暴干涉,所以好多时候,他心里有事,宁愿憋着,也不跟妈妈讲,免得又招来妈妈的责骂。

对待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专制管教形式,事事都要过问和干涉,从吃喝拉撒睡到学习、交往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心一意认为自己的孩子越温顺、越听话就越好。其实这样过分的管教恰恰害了孩子。

简单粗暴是人格修养不成熟、不完善的表现,也是不文明的表现。谁都不会喜欢专制的领导者或同伴。孩子对专制的妈妈同样也是反感的,尽管表面上可能表现得“唯命是从”。

有知识、有修养的妈妈应该明白,粗暴的态度,压制的办法,这种行为比孩子的错误性质要严重得多,也令人痛心得多。

教子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启迪和教育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自然健康地发展。粗暴地强迫孩子如何如何,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孔子曾说:“鞭扑之自子,不从父之教。”意思是被鞭子打过的孩子,不会听从父母的教导。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专横只能招致反感,结果会与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妈妈的爱护与肯定。如果孩子在人格成长中得到的关爱与肯定越多,那么他的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就越强。要是孩子从小严重缺乏父母之爱,也没有其他的温暖和关怀,孩子就不能或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会交往。

因此,妈妈必须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坚持倾听孩子说的话。妈妈若是只顾自己的情绪,对待孩子粗暴、武断,或者对孩子的感情与意见持否定的态度,不公正地评价孩子,孩子会感到很孤独,可能导致不良的性格倾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