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和谁对着干(5)

孩子对着干,妈妈怎么办 作者:马素玲


第二节 妈妈与孩子,谁和谁对着干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孩子为什么那样做,是因为我们站在大人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做过的事,是不是也经常跟我们的家长对着干呢?那时,你会认为自己在和家长对着干吗?

所以,我们喜欢说孩子在和我们对着干,其实,这只是一个角度的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就是我们在和他们对着干。

了解孩子的想法有时,妈妈会觉得孩子在和自己对着干,其实,这时,妈妈不妨体会一下孩子的心理感受,看看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研究表明,“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难以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的妈妈占24.01%。为什么呢?因为妈妈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物质生活等,而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如果妈妈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的感受,再跟孩子讲道理,这样孩子就不会不讲理了。

一天幼儿园放学后妈妈到班上来接丫丫,跟老师说再见后,丫丫想玩一会儿大型玩具再回家,妈妈答应可以玩10 分钟,可是10 分钟过了,妈妈怎么叫丫丫都不肯走。一拉她的手她就往地上蹲,还一边大哭一边挣扎。

妈妈意识到这样下去孩子是不会走的,于是冷静地弯腰抱住丫丫说:

“这里很好玩,我们丫丫还不想走,是不是?”大概没想到妈妈会这么理解她的心情,丫丫一愣,哭声小了下来。妈妈又说:“可是你看天快黑了,妈妈也累了,我们下次再来玩好吗?”丫丫想了想,居然真的从地上站起来,抽抽搭搭地跟妈妈离开幼儿园了。

其实,孩子只是想多玩一会儿,妈妈一旦表示出对孩子的理解,孩子也不是不讲道理,也就不会再无理取闹。有时,妈妈还可以用点“手段”,孩子就会乖乖就范。我们看看下面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妈妈,如果你是我们班的老师,如果有个学生做题,8 道题错了5 道,你会给他多少分?”孩子忽然问我。

“这个嘛,以100 分为满分,1 道约12 分吧,那要扣60 分。”

“啊,你这么狠心啊,才给他40 分。”

“这有错吗?”

“那他多丢脸啊。”(原来孩子也懂得成绩不好会内疚。)“如果要拿回家给家长签字,你觉得他父母会怎么样呢?”

“‘啪啪’,他爸要打他耳光了。”“如果你是他的爸爸,他考这么差,要你签字,你会怎么对待呢?”我饶有兴趣地问。

“那我就让他自己想想为什么考这么差。”(还很像个家长。)“他不去想呢?”

“不想就不签。”(还很严格呢。)“你想想看,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么差?”

“不喜欢学呀。”

“为什么不喜欢学?”

“……”他一时哑口无言。

我继续引出话题:“你们班上,包括他在内,主动学习的多,还是被动学习的多?”

“当然是被动的多了。”

“为什么?”

“不喜欢学呀,没意思呀。”

“为什么不喜欢学呢?”

“……”

“那喜欢学什么学科呢?”

“喜欢上电脑课呀、体育课呀。”

“不喜欢学什么科呢?”

“不喜欢语文、数学、英语……”

“为什么?”

“作业太多。有的老师太凶。”

“那你是属于被动学习的呢,还是主动学习的呢?”

正在打游戏的他,头扭过来:“我是中间的,好呀,坏妈妈,又套我的话。”

哈哈,他又上我的当了。你了解你的孩子吗?要想真正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动态、对人或事的内心想法,可以试着在交流中用“如果……”的假设方式,转换角色引出他的想法、见解。其实假设中,很多话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因为他往往没有戒备心理。

因此,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就不至于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也就更能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