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完美沟通是有效辅导的前提(2)

怎样辅导孩子的学习 作者:杨益斌


与孩子沟通要掌握技巧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越大越难与他们沟通。其实,家长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此外,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1.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

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得到了你的认同。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

2.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

有些家长只是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孩子稍大一点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其实不管什么时候,身体接触都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到你的关怀。

3.语气温和,态度友善。

家长应尽可能用欢快、平和的语气,避免用高亢、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要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

4.多说“我”,少说“你”。

家长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能更有效。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是双向的,家长和孩子双方表达能力都很强的情况下,沟通才能更加顺畅。如果孩子不会表达,即使给他发言的机会,家长在倾听时也会有很多障碍。

另外,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时代的要求。电话、手机、网络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普及后,人们逐渐摆脱了纸笔的束缚,而语言这门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启发孩子,让孩子敢说、想说、乐意说。

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首先应找出原因,然后再加以引导。一般来说,这类孩子有的是胆小,在生人面前说话容易紧张,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脸红心跳。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多说、敢说,并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有的孩子因患有多动症,存在思维障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训导,并尽量多给孩子创造条件,使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父母充分发挥亲情的优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同时,要丰富孩子的生活,使孩子有说话的材料和兴趣,如春天、秋天带孩子郊游,观赏春华秋实的景色,冬天带孩子观雪景、打雪仗、堆雪人,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等等。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就可使孩子想说、爱说,尤其是有话可说。

2.让孩子多读、多看、多背,促进语言发展。

孩子的课本中有大量语言优美、逻辑性强、句子精练的好文章,其中诗词更是语言的最精华部分。因此,朗读课文、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使一些名言警句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就可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3.要为孩子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尽量做到言谈不俗,用词恰当,多使用成语,诱导孩子与家长多交谈。尽管大人说话的用词孩子当时不一定全懂,但时间一长,孩子会慢慢悟出其中含义,经过模仿、运用,就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正确、合理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孩子好奇心强,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认真、恰如其分地回答,既可以使孩子探索真理的愿望得到满足,又能帮他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使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5.用多种方式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

儿童时期,是求知欲最强、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采取多种方式锻炼他的说话能力,如给孩子讲故事、童话、寓言,或让孩子自己先阅读这类书刊,然后再讲述出来。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加强他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可让孩子看图说话,或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事物,并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述出来,也可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解答。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

6.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集体活动是锻炼孩子胆量和能力的最佳时机。课堂发言、演讲活动、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对孩子的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