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完美沟通是有效辅导的前提(1)

怎样辅导孩子的学习 作者:杨益斌


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意义

许多家长常常埋怨孩子不听话。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孩子听不进你说的话,那么家长的辅导就没有意义,这本书也就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其实孩子听不听话,主要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让孩子听话也是家长需要具备的本领。打骂、体罚肯定都是不对的,那样孩子也许一时会听话,但从长远来看,却后患无穷。要想有效地辅导孩子学习,首先就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把你的话听在耳中,记在心里,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真正有效。否则,家长付出再多,也都是无用功。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哪些意义呢?

1.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家长不应拘泥于说教,而要鼓励孩子从身边的事说起,特别是学校和班级的事。这既有利于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可通过你的“感兴趣”来激发孩子的观察能力。家长感兴趣,孩子就愿意讲,孩子要讲,就必须有“素材”,而“素材”就来自于观察。同时,孩子通过观察,可发现很多不了解、不理解的现象,家长就可以借解答的机会,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

2.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是“多说话”。一般孩子“说话多”没有问题,但那种表达通常是缺乏逻辑的。要“多说话”,甚至“善于说话”,就离不开家长的引导。比如,引导孩子在叙述一件事时掌握五个要素——何人、何时、何地、干何事、有何结果。这样,孩子说话就会有条理性。为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还要鼓励孩子多用成语。对词不达意的,要及时指出,予以纠正。

3.能够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对是非的认识是十分“朴素”的,能满足自己要求的、能使自己开心的,即为“是”;不能满足自己的、让自己生气的,即为“非”。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对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尤为重要。当前,爷爷奶奶负责孩子日常起居的现象十分普遍。爷爷奶奶大多对孩子宠爱有加,凡是孩子要求的,都尽量满足,这很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只有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指出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逐步改掉孩子无理取闹的习惯。同时,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对话题中涉及的人、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便掌握孩子的是非观。如果孩子有错误、片面的看法,家长就要善于把握时机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沟通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家长与孩子沟通应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首先应该认清这次沟通的目的,比如想通过这次沟通收获什么,或者是改变什么。现实生活中,家长常会对孩子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话是几乎起不到什么教育作用的。因为它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这一个“好好学习”里面包括了太多内容、太多目标,孩子是把握不住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把目标具体化,具体到单一课程、单一问题。比如,孩子拼音没有学好,你只告诉他要努力,他就一定能把拼音学好吗?未必。因为你没有给他指明具体的前进方向。如果你制定的是一个学好拼音的具体目标呢?比如,今天只再熟悉一遍拼音字母,明天只做音调复习,后天只做拼读练习。别小看这每天一小步,三天可就是一大步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应付起来相对轻松,也就有了自信,以后的学习就会更加顺利。

与孩子沟通从倾听开始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从不考虑孩子接不接受,总想把要说的话一股脑儿灌输给孩子。结果往往是,家长磨破了嘴皮,却收效甚微。要想让孩子接受你的话,先要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所以,家长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好听众。

在倾听孩子说话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不难,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话。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怎么能让孩子对你畅所欲言?要想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

2.不急于作出评价。

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只要父母不压制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3.当顾问不当裁判。

孩子对家长的规劝常表现出逆反心理,总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大人管教了。此时的孩子最需要一个顾问、一个参谋,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教他正确的处理方法,指导他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摆脱困境,做出正确的选择。

4.分享孩子的感受。

无论孩子是向你报喜还是诉苦,家长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即使一边工作一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5.领会孩子的话意。

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等年龄稍大一些,孩子就会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喝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6.理解孩子的情绪。

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例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做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这番对话,能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