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过不下去了(1)

资本杀 作者:虞将杰


 

2008年8月,北京的奥运会结束没多久,全世界的目光迅速集中到了美国。这回不是美国又欺负谁了,而是自家后院起火,出事了。

与此同时,一个叫作“次贷危机”的新名词以排山倒海之势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搞清楚“次贷危机”到底是什么东西,却都已经知道美国得了一种叫“次贷危机”的不治之症。之后的几个月里,美国股市一波接着一波跳水,美国银行一个接着一个倒闭,按照这个形势,美国很快就要完蛋了。万恶的美帝居然也有这么一天,真是大快人心,我们就等着看好戏。

然而中国人还没看到好戏,次贷危机的并发症就传染到了中国沿海地区。由于次贷危机中的美国人都节衣缩食了,这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减产停工。2009年的冬天也因此显得格外寒冷,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民工也都提前返乡了。一些城市的GDP甚至出现了传说中的负增长。次贷危机就这么哧溜一下影响到了中国。

紧接着,美国当时的小布什政府拿出7000亿美元来救市,并于2008年10月在首都华盛顿召开七国集团①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小布什在会上说,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来应对”。于是英国拿出了5000亿英镑、法国政府拿出了3600亿欧元、德国拿出了5000亿欧元、日本拿出了23万亿日元(约2550亿美元)。一个月后,2008年11月,中国政府也启动4万亿人民币救市计划,正式加入了救市大军。

等着美帝崩溃的中国人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也成了次贷危机这个茶几上的一个杯具。敢情这次贷危机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凶猛!那么这个次贷危机究竟是何方妖孽?美国后院着火了,干吗要拿全世界人民的口粮一起去救火?

1.  太幸福了也惹祸

要说清楚2008年横扫全球的次贷危机,首先要从美国的房市说起。我们把时间再往上倒退两年,回到2006年。这一年的年初,不少美国人感觉人生从来没有如此美好过,因为自家房子的市值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我们不妨来看以下一组数据:

2001—2006年美国主要城市独立住房价格中位数(美元)①

城市 2001年年初价格 2006年年初价格

洛杉矶 21万 60万

拉斯维加斯 13万 29万

迈阿密 14万 36万

纽约 26万 49万

芝加哥 14万 29万

识数的同学都能够分析出来,在2001年—2006年5年期间,美国几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几乎都翻了一倍,有的甚至增长了200%。比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美国5年间房价增长100%~200%,显然是不足挂齿。但是美国的房地产是一个相对规范、成熟的市场,对土地、施工、销售等环节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还有美国人恨之入骨的物业税,因此炒作和套利的空间远没有中国来得大。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上涨,明眼人都知道里面肯定有问题。

问题在哪儿?要找出这个答案我们就得看看当时的美国经济环境。在2001年—2006年期间,美国走出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不少美国人工作稳定、收入渐长,日子也过得滋润起来。与此同时,美国从2000年开始持续调低银行贷款利率,主要30家银行的30年期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从2000年的9.5%下降到2004年的4%,创下美国50年来的最低纪录。面对这么低的利率,再加上房地产公司和银行遍布美国大街小巷的房地产广告和按揭广告,美国不少老百姓那颗买房的心便扑通扑通地越跳越亢奋。

不过美国银行的贷款利率虽然很低,但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能从银行贷出几十万美元去买房,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每个人的收入、消费、信用卡透支和还款,甚至包括水电费是不是及时缴纳,都会体现在个人的信用分数上。一个人的信用分数越高,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信用越好,从银行能贷到的钱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没有信用记录的人,比如外国人,对不起,回家找你爸要去,美国银行是不会贷给你一毛钱的。

这个四平八稳的信贷制度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但是在某些人看来却趋于保守,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3年—2001年在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