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过不下去了(2)

资本杀 作者:虞将杰


 

穷人家出身的克林顿在当上美国总统之后,一心想要为美国劳动人民办点实事。他看到一些美国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还是很差,所以想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然而这些低收入家庭很多都没有什么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还有外债,因此信用分数一般都很低,基本上无法从银行贷到足够的钱买房。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鼓励美国金融机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钱贷给那些没有足够信用的人买房,这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

在克林顿政府的主导下,美国国会多次修改法律,放松对信用和信贷的管制。之后小布什担任美国总统(2001年—2009年在任),同样继承了克林顿住房政策的衣钵。小布什在上台之初甚至还发表演说:有没有房子是一个人是否实现美国梦的重要标志,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而无法实现美国梦。紧接着,小布什政府在2003年推出一个计划,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按揭买房的首付,每年有4万个美国家庭从中受惠。

在这样的政策主导之下,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次级贷款在美国泛滥起来了。1993年的时候,美国只有8万个家庭使用次级贷款,而到了1998年,就增加到79万个家庭。到了1999年,美国次级贷款总额高达1600亿美元,占美国所有房贷总额的13%。到了2006年,也就是次贷危机的前夕,总额更是达到了6000亿美元,占所有房贷比重的21%。

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同时摆在美国银行面前:相比普通贷款,次级贷款的贷款人往往信用等级较低,这意味着还款能力也比较低;对于银行而言,则意味着风险比较大。既然风险大,银行为什么还要大量放出次级贷款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次级贷款的利率比普通贷款的利率要高。比如在2011年,美国30年期固定利率住房贷款的还贷利率在4%左右;而次级贷款的还贷利率可以高达6%~7%。同样数量的一笔钱贷出去,次级贷款能够给银行带来的回报更大,再傻的银行都知道该怎么做。

2004年之后,随着美国银行的基准利率一次次下调,普通贷款的回报率被一点点压缩,银行的利润也被一点点地压缩。相比之下,次级贷款的优势更加明显,这就是美国银行不要命地大量发放次级贷款的原因。

当然,银行光躺在家里流着口水算自己能赚多少钱还不行,实际操作中银行也必须考虑到各种现实问题。比如贷款人要是真的断供,资金无法收回,该怎么办?再比如银行大量放出的贷款往往要二三十年才能收回,但是银行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现钱保证每个月或者每年的放贷计划?对银行来说,赚钱是必需的,前提是要能够保证自己有足够的钱放贷,并且能准时收回,用专业的话说是资金的流动性。只有资金流动起来,银行才可以一手来一手去地坐在家里赚钱。为了解决银行的这个后顾之忧,在金融危机中被美国政府接管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哥俩就出场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