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绝望中寻找希望(2)

与世界对话 作者:郭亮


半年之后,副校长和俞敏洪的母亲商量,要让俞敏洪去葫桥中学当初中老师。在当时的乡村,虽然教师收入很高,但母亲却拒绝了。俞敏洪读书已经很是辛苦,一天两头跑,一心二用,如何能专心读书呢。可是在副校长的再三请求和百般解释下,俞敏洪的母亲也不好再拒绝,只得无奈地答应了。

经过十个月的复习,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年,俞敏洪填报了江苏省常熟师专。经过漫长的等待,焦急的俞敏洪等来了成绩,英语33分。虽然这个成绩很差,但是当时的考生成绩普遍比较低,照以往经验,这样的分数被录取应该没问题。

俞敏洪在家里悠闲地过了两个月,可是直到许多大学都开学了,他的通知书还是遥遥无踪。最后,还是他母亲去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这年常熟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5分之差,使得俞敏洪与大学失之交臂。

这一次失败并没有带给俞敏洪太大的打击。他不是争强好胜的孩子,差了几分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他做起了手扶拖拉机手,这对身体单薄的他来说,是个很艰苦的工作。因为他不能坐着,只能跟在拖拉机的后面走,时间一长,他就跟不上节奏,在后面被拖拉机拖着走。一天下来,要在泥地里跑几十公里,他的身体像散了架似的。此时的俞敏洪才真正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

李八妹看到儿子的疲态,也很心疼,于是再次做主,要俞敏洪开始复习,准备第二次高考。紧张忙碌的复习备考,让俞敏洪的眼睛近视了,不得不戴上眼镜。俞敏洪成为村子里第一个戴眼镜的人,好事的乡亲便戏称他为“大学生”,这让落榜的他既感到羞愧又很有压力。

很快又到了高考的时候,满怀希望的全家人等来的却又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俞敏洪的英语分数虽然提高到52.5分,但是1979年的分数线水涨船高,录取线是60分。

失败是弱者的地狱,强者的阶梯,智者的故乡,伟人的天堂。大凡成功之人,似乎总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失败之旅。名落孙山,让俞敏洪的未来一下子模糊起来。

这一次失败给俞敏洪带来的打击不小。俞敏洪整日将自己关在屋里,一言不发。他想好好静一静,想想自己的将来。或许,自己的将来,就和窗外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安分守己地过着平静的生活。俞敏洪的心也渐渐安宁下来。

过了几天,待俞敏洪渐渐走出了低落情绪,母亲和他进行了一次交心的长谈:“这次考试你已经很努力了,边教书边读书,多不容易啊,不要这么灰心丧气。一件事情一次做不好,怕什么?还有机会。只要肯奋斗,晚一年考上好大学,也是一样的。好好准备,明年再考。”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之处却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虽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但我们应该坦然地去面对,遇事不惊,克服一切困难,以自己的勇敢去笑对人生,用自己的热情去创造人生。

于是,俞敏洪再次踏上边教书、边读书的征程。

忧伤的民办教师

1979年仲秋,俞敏洪第一次走进葫桥中学的大门,他的身份是该中学的民办代课教师。

葫桥地方虽小,但是环境优美,河流密布,曾被东晋诗人谢玄赞为“澄江静如练”的澄江贯穿全境。教师在这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地位不低,俞敏洪在葫桥中学的生活很舒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