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最好最坏皆北大(1)

与世界对话 作者:郭亮


多年以后,俞敏洪仍然不忘在很多场合提起自己的北大往事。他最好的年轻时光在这里度过。他曾经喜悦异常地踏入这所神圣殿堂,还遇到了自己的爱人。然而,他人生最坏的记忆也诞生在这里——尴尬地被北大扫地出门,令他斯文不再。

如果不是这最好和最坏,他也成不了今天的俞敏洪,一切都似已注定,只余下天地间,一个随风走马的俞敏洪。

谢谢你们看轻我

毅力在效果上有时能同天赋相比。俗话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凭借鹰击长空般的决心和蜗牛的毅力,1980年,俞敏洪如愿以偿地考取了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为此,俞敏洪全家欢喜了一整个夏天,尤其是俞敏洪的母亲,为了庆祝儿子的高中红榜,大宴乡亲。

俞敏洪第一次踏上异乡的土地,来到北京大学。他满心欢喜,边走边看,博雅塔、未名湖……北大的每一处风景都浸染着他的满腔热情和鸿鹄之志。那一刻,俞敏洪感到他的未来正如同星光大道一样,从脚下一直铺向了辉煌无比的未来。

第一天入校,除了优美的校园风景,还有一些事物让俞敏洪至今难忘。当他踏入宿舍报到的时候,身上背着脸盆、棉被,密密麻麻一大堆,让室友很吃惊:没开学就有人来搞推销了!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第一个笑话。

第一次去食堂吃饭,看到同学在喝玉米粥,俞敏洪既觉得奇怪又有些郁闷,玉米粥是家乡的猪食啊,北大食堂怎么有这个?俞敏洪意识到他与北大有些距离和隔阂。

俞敏洪的预感没有错,他在北大的新生活不只是欣喜,还有很多事在等待这个乡村青年。

有一天俞敏洪高兴地走进宿舍,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正在看书。俞敏洪自恃阅书虽不能说无数,也不算少,随口问道:“看什么书呢?”

“《第三帝国的兴亡》。”

“上英语系,看这种书干嘛?”俞敏洪满脸的不解。他的自信还停留在战无不胜的英语考卷、名振乡里的高考成绩上,或许,还有被乡里誉为“博闻强识”的得意上吧!

同学朝俞敏洪丢了个白眼,自顾自地继续看书。

这一记白眼和“白痴”“乡巴佬”的区别只在于是否发出声音而已。俞敏洪被甩了这么一眼,自然很郁闷。年轻气盛的他有些咽不下这口气,当即跑到书店,也去买了一套《第三帝国的兴亡》。看完之后,俞敏洪只觉得也不过如此,但还是又看了一遍,如是再三。很多年以后,许多书不是卖了就是扔了,但只有这本书一直摆在书架上,仿佛是一种纪念,抑或是一种激励。

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应是一个勇于面对挫折的人。俞敏洪未必天资聪颖,未必有过人之处,但他拥有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勇敢。他从来不畏惧面对挫折乃至失败,即使再沮丧、再绝望,他也能冷静下来,思考出路。只要他想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过程多么漫长、多么辛苦,他总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他想到达的地方。单是这份毅力和坚持,就已经比那些徒有高智商却洋洋自得,希望成功从天而降的人要强上千百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