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 论(2)

文化与社会 作者:(英)雷蒙·威廉斯


当然讨论“阶级”新用法的这一壮观历史并不等于说英国从这个时期开始才产生了社会等级的分化。不过这段历史的确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种分化在性质上的转变,而且同样清楚地记载了人们相关态度的变化。“阶级”(class)不如“等级”(rank)明确,而这可能正是采用“阶级”一说的其中一个原因。19世纪的阶级概念便是基于此种构架而建立的,或者换句话说,19世纪的阶级概念是基于英国业已变更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情感而建立的——当时的英国不仅经历着工业革命,同时也处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四个词“艺术”(art)在变化范式上与“industry”一词极为相似。“art”原本用来描述一种人类特质——“技巧”,到了我们讨论的这个时期,它变为一种体制、一种活动团体。“艺术”原先可以指任何人类技艺,但是大写开头的“Art”现在特指某些技艺,即“想象性的”或“创造性的”艺术。“艺术家”原来和“工匠”(artisan)一样指技术熟练的人,但是如今前者则单与那些精选的、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创作技巧相关。另外最重要的是,大写开头的“Art”开始代表一种特殊的真实:“想象的真实”(imaginative truth),而“艺术家”(artist)则正如 “有艺术天赋的”(artistic)和“富有艺术创造力的”(artisitical)这些19世纪40年代用来描述人类的新词一样,代表一组特别人群。另一个新词“美学”(aesthetics),也被发掘出来,用来描述对艺术的鉴赏评判;由此也衍生出另一个代指特殊个体的名词“美学家”(aesthete)。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戏剧则被聚合在一起,统称为“艺术”(the arts),意指它们本质上存在着有别于其他人类技能的共同之处。“艺术家”和“工匠”之间的含义差别也开始在“艺术家”和“手艺人”(craftsman)之间出现。“天赋”(genius)原指“一种独特气质”,逐渐变成了“高超的能力”(exalted ability),于是“天赋”与“才能”(talent)也有了分别。正如“艺术”赋予“艺术家”新义、“美学”赋予“美学家”新义一样,“天赋”也相应地使“天才”(a genius)指涉一种特殊的人才。这些变化与前文所讨论的其他变化同属一个历史时期,它们记录了艺术本质、目的、与其他人类活动的关系、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等相关观念所发生的显著变化。

第五个词“文化”(culture),也在同一关键时期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这个词基本上是指“对自然成长的照管”,此后类推为人类的训导过程。这后一种用法,过去通常意为针对某个对象的教化,到了19世纪,却转义为一种自在之物——“文化”。在这个时期它的第一个含义是“心灵的普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完美的观念有密切联系;[ “human perfection”是19世纪社会学家马修·阿诺德关于“文化”定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参看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修订译本),韩敏中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8年。——译注]第二个意思是“整个社会智性发展(intellectual development)的普遍状态”;第三个意思是“艺术的整体状况”;到了19世纪末产生了第四个意思:“包括物质、智性、精神等各个层面的整体生活方式”。众所周知,这个词后来常常会成为一个或引起敌意、或让人尴尬的字眼。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词中,“文化”一词的变化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当下聚焦于“文化”一词含义的所有问题,的确都是由“工业”、“民主”、“阶级”等词义变迁所代表的巨大历史变革所引发的,而“艺术”词义的变迁则展示了对这些变革的密切反应。“文化”一词的发展记录了我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的这些变革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而持续的反应,因此,“文化”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幅特殊的地图,借助它,我们可以对这种种历史变革的本质进行探索。

我已经简要概述了这几个重要词汇的词义变迁史。作为变迁的背景,我还需提请大家注意其他一些在这个关键时期新近出现或获得新意义的词汇。新词的例子有意识形态(ideology)、知识分子(intellectual)、理性主义(rationalism)、科学家(scientist)、人道主义(humanitarian)、功利主义(utilitarian)、浪漫主义(romanticism)、原子论的(atomistic);官僚主义(bureaucracy)、资本主义(captialism)、集体主义(collectivism)、重商主义(commercialism)、共产主义(communism)、教条主义者(doctrinaire)、平均主义者(equalitarian)、自由主义(liberalism)、群众(masses)、中世纪的(medieval)和中世纪主义(medievalism)、技工(operative——作名词用)、原始主义(primitivism)、无产阶级(proletariat——“暴民”的新名称)、社会主义(socialism)、失业(unemployment);怪人(cranks)、雅士(highbrow)、主义(isms)以及自命不凡(pretentious)。有些词则在当时获得了现代的通用意义,例如商务(business——相当于“贸易”trade)、庸俗(common——相当于“粗俗”vulgar)、郑重其事(earnest——取其讥嘲义)、教育(Education)和教育的(educational)、出人头地(getting-on)、手工制作的(handmade)、理想主义者(idealist——相当于“空想家”visionary)、进步(Progress)、普通百姓(rank-and-file——并非军事含义)、改革者(reformer)和改革主义(reformism)、革命者(revolutionary)和革命化(revolutionize)、薪水(salary——与“工资”wage相对)、科学(Science——相当于自然科学与物理科学)、投机商(speculator——财经用语)、团结(solidarity)、罢工(strike)、土里土气(suburban——描述一种态度)。这些变化所覆盖的也同样是发生了普遍变化的领域,并且引入了许多现代情境和感受中才会特有的成分。我要特别描述的,就是这种普遍变化模式中所包含的种种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