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钱的历史:中期岁月 02

绅士与无赖 作者:(美)乔·诺塞拉


《金钱》杂志选择麦克尔.卡森来代表共同基金的“安全性”和“确定性” 则非形势所迫。事实上,除了在股票选择上,有无可否认的的天分外,他也许是所能设想到的最糟糕的选择。他的基金根本不保险。它名叫富达投资精选科技基金(Fidelity Select Technology),不像大多数其他基金那样在市场上大面积投资,而是只投资一个产业:高科技。

在疯狂岁月期间,每一家现代投资公司也同时是家娱乐公司。富达投资公司利用其精选基金,刻意大打市场的娱乐牌。它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精选基金的客户会是最积极的业余人士,他们喜欢猜测哪些行业准备上涨,他们也是那些能经受得起挫折的人。不过这个猜测从未被《金钱》杂志的文章所登载。 结果,麦克尔.卡森对这样的媒体曝光感觉有点尴尬,不过,对富达投资公司而言,这样的做法超过其最好的期望值。等介绍该基金的文章4 月份一摆到报亭,麦克尔.卡森的基金已经确立了其成功的地位,其价值略微超过2 亿美元。到了7 月份,它已经接近6.5 亿美元了。每天都有上百万的资金注入到该基金中,金额为三、四千美元的支票就有成千上万。麦克尔.卡森回忆道:“它就像在观看一支花的慢速摄影短片,超现实主义的。”

接着—完了,游戏结束了。到了8 月份,科技股突然大跌,麦克尔.卡森的基金也一样。他现在正在拼命挣扎,试图让自己比市场跌得少一些。客观地来衡量的话,他做得非常棒。他回忆道:“科技股都是20% 的跌幅,我的基金只跌了10%。”

不幸的是,对所有从《金钱》杂志了解到他的共同基金已经岌岌可危了的人来说,这可不是件令人感到安慰的事。1983 年下半年,随着精选科技基金价格的下跌,许多人发现了他们起先不太了解的有关共同基金的秘密。它们并不一定“稳当”。作为一名投资人,而非储户,就意味着要接受风险;如同麦克尔.卡森的基金,选来选去要想获得快速和壮观的赢利,同时风险也必然最大。不过,这个教训不是从《金钱》杂志上学到的,而是用冷冰冰的现钞交学费学到的。

1987 年7 月28 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493.94 点

“今早报纸还真有点料啊!”彼得.林奇边说边摇头,还有点假装惊叹的样子。在他那个拐角小办公室里,他背靠在椅子上,翻阅着《华尔街日报》。传言这位彼得.林奇,因为管理富达投资公司的麦哲伦基金而坐拥3 百万年薪。他穿一身微微有点破损也急需干洗的浅蓝色泡泡纱绉条布西服。这会儿是早上8 点。7 月末,随着牛市逼近它的第5 个周年纪念日,赢利还在继续—今年就已经涨了500 多点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

“您见着石油大亨布恩.皮肯斯做些什么了吗?”彼得.林奇问道。皮肯斯宣布计划,购买庞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1 千5 百万的股份。“我也有2 万股波音公司的股份,”他说道—大约值一百万美元多一点,对拥有110 亿美元资金的麦哲伦基金来说,只不过是零花钱而已。如同大多数投资组合经理,彼得.林奇在指其基金时,倾向于指自己。他耸耸肩道:“有人忘了告诉整个基金行业,现在还是牛市阶段。”

彼得.林奇阅报过程中,他发现每一页报纸上都有一则足以对他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故事。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打算回购其部分股票的一则报道,让他叹息了一番。“瞧瞧这个。”他向我出示一份列有麦哲伦基金1700 支股票前一天业绩的打印清单。在这张纸头部,用铅笔画线加以强调的是这样几个字“购买美国运通公司股票。”“我今天早上写的。他们当时要是能等上一个月就好了。”

“是啊!”彼得.林奇边说边再度摇摇头。“今天报纸真有料啊!”

彼得.林奇也许是疯狂岁月中最著名的投资组合经理了,不过,他出名的方式不像20 年前杰瑞.蔡那样。在他身上没有一丝的夸张、异乎寻常、也没有英雄或传奇色彩。他已经43 岁,高高瘦瘦的,头发已经全白,带有爱尔兰人典型的特征。唯一让他与众不同的只有这一点:他作为目前最好的共同基金经理, 已有10 年光景了。

上世纪70 年代,内德.约翰逊所做的最明智之举就是把麦哲伦基金交给彼得.林奇来打理。1977 年他这么做时,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基金研究的负责人,该基金只不过是一支拥有2 千2 百万美元资金的小基金。10 年过后,它坐拥110 亿美元资金,彼得.林奇可以自命拥有疯狂岁月期间最传奇的统计数据之一:在他接手该基金那一天,如果您投入1 万美元到他麦哲伦基金的话,您将已经挣到175000 美元了。

彼得.林奇辉煌业绩的结果就是,甚至在疯狂岁月结束之前,麦哲伦基金就一直是其象征:几年前,它是一个游戏节目“危险”的答案。就我在富达投资公司转悠那会,因为人们争先恐后抢着想投钱进来,该基金已经涨了30 亿美元。该基金是富达投资公司所拥有过的最伟大的营销工具,一块吸引人们到该公司的大磁石,并使得它成为全美最大的单一品种的共同基金。一位前营销助理说道:“彼得.林奇就是神。”

是啊,他也许不是神。不过,作为管理这样一个可以特许经营的基金经理, 他对其他投资组合经理的影响可谓巨大。他身上缺少华而不实的东西,而这可是股票证券市场的风气。这很少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在购买和抛售股票方面,彼得.林奇和他的同事一点也不炫耀。在富达投资公司,没有比单单因为它“炙手可热”而购买这一股票更糟糕的过失了。当年,当大家都在购买科技股时,彼得.林奇刚好做客《华尔街周报》电视节目时,主持人路易斯.陆基瑟问他购买哪家高科技公司的股票。他回答道:一支也没买;这些股票不是他要交易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