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隐蔽的中国民居(7)

家:中国人的居家文化 作者:(美)那仲良


为了扩大住宅面积,人们按照厅堂—庭院的模式将房屋在前后或左右方向上进行复制(图 3.19)(图略),为了形成明确的空间层次感,设计中含有专门的垂直或水平通道。吴讷孙创造了一个术语“递进的私密性”,概括了这些房屋在空间上的递进关系:“房子可以作为举行仪式的地方,也可以当作一个家,它的双重性质是房子作为人类关系象征的最重要的特点。 ”(1963,32-34)一进院和相邻的房间只有亲戚朋友才能进入,而不速之客只能进入房子前部的前厅。家中女性活动的私密场所位于住宅的深处,白馥兰(Francesca Bray)在第 11章中对此进行了讨论。在某些厅堂 -庭院复合住宅中,当人们由外入内时,单独的房屋之间有一种不易察觉的连续提升。每个房屋只比前面的院子高出几个台阶,使得房屋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差别,与水平空间上的递进类似。如吴讷孙详细阐述的那样:“升高的露台体现了另一种专制。它们支配着道路,具有吸引力的台阶和令人望而却步的角落显得坚实可靠。 ”(1963,33-34)在四合院这种按区域划分的建筑形式中,开放或封闭,前部或后部,上方和下方的空间表现形式都呈现出连续性,不仅反映出传统的中国社会关系,而且有助于调整这种关系。

在这种类型的民居中,开放的要素和封闭的要素表现出“阴”和“阳”宇宙论思想中相辅相成的两极性以及“虚”和“实”的审美观念。在中国的关联式思维中,阴阳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运用平衡的、配对的概念表达住宅内的空间关系就不足为奇了。“阴”和“阳”的要素是根本的、平衡的,它们相互依赖,和谐共处,“阳”在等级上高于“阴”,对“阴”起主宰支配作用,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虚和实是中国的审美观在艺术和建筑上的表现方式,传达了有形和无形之间的相互依赖,使建筑和空地在空间构成方面都具有意义。正如在国画中,黑色以外的白色地方和有色彩的点、线同样都是创作的一部分,中国住宅的空间构成使开放空间和封闭的建筑同等重要。其他涉及家庭空间构成的相互对应的联系包括内外、上下、明暗、主动和被动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联系。当人们从中国北方前往南方时,他们会发现过渡性的灰色区域或有阴影的区域比例增大,这些区域既不属于房屋的外部,也不属于房屋的内部。

中国的建筑师曾经描述过北方的四合院,四合院里有宽大的内部庭院和相邻的厢房;他们还描述过结构紧凑的南方多层住宅,虽然这些住宅的居民密度并不高,但是一直被当作“高密度”的建筑。图3.20比较了三类住宅的空间关系以及建筑用地相同的房屋的开放空间的大小。最上面一张是传统的四合院平面图,封闭的建筑空间占了70%,被围在中间的庭院占建筑用地的30%。即使围绕庭院的房屋面积很大,庭院中仍有开阔的空地,当然,住在周围房屋里的所有人都能够分享这个庭院。

中间的图是一所典型的美国住宅的样式,和典型的中国四合院相比,美国住宅中建筑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比例正好颠倒过来。这种西式的、独立的、供一家人使用的住宅被一个院子所包围,显然,它的社会功能和四合院有所不同。如果中国的建筑师认为庭院与时代不符,打算放弃它,模仿西方的住宅布局,建造与西方住宅面积相等的建筑,那么四周的院子就变得毫无用处了。

图3.19 a-b(图略)

a.(图略)民居横向扩展,纵向扩展和纵横向扩展的普通模式。资料来源:黄为隽《闽粤民宅》1992,5。

b. (图略)这些平面图和透视图显示出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民居,这些民居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北部,“间”的数目由三个增加到九个,即住宅不断扩大,同时天井的数目也随之增加。照片摄于福建省锦江县。资料来源:黄为隽《闽粤民宅》1992,5。

c.(图略)图中的三“间”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两座房屋彼此相连,呈倒U型,每座房屋外又增加一间倒U型房屋。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2003年。

d.(图略)福建省南安市诗山乡吾峰村,七“间”宽的民居和低矮的厢房一起构成了一个内部庭院,这种村宅的类型在福建省和台湾很普遍。资料来源:经黄汉民授权使用。黄汉民《福建传统民居》 1994,159。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