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隐蔽的中国民居(8)

家:中国人的居家文化 作者:(美)那仲良


即使到了今天,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演变,现在仍是中国住宅空间构成中适宜的组成部分。(图3.20)(图略)

图3.20(图略)这三张图比较了中美两国建筑人们仍然偏爱庭院。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庭院经过几千年的用地相同的房屋的开放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比例。最上面的图代表了传统的四合院,中间的庭院占建筑用地的30%,建筑空间占70%,庭院为所有居民共享。环境意识中间的图显示了一所美国普通住宅,房屋位于中间,周围是开放空间,有前后院和侧院。就建筑空间和非建筑空间的比例而言,美式房屋是中国四合院的镜像。最下面一张图明确地显示建筑面积占建筑用地的70%,建筑以外的开放空间基本上失去了用途。资料来源:尚廓与杨玲玉《传统庭院式住宅与低层高密度》 1982,56。

中国疆域广阔,领土面积和美国相当,而且纬度相近。因此,中国居民的生活环境气候差异很大,从亚热带高温湿热的气候一直到温带的寒冷干燥气候,而且他们的住宅在开窗,方向,建筑材料,悬垂的屋檐的深度和屋顶斜度方面有所不同。

在华北地区,许多住宅的正面朝南或东南,说明人们非常清楚这种朝向能使房屋从冬天角度偏低的阳光中获得热量,而且夏天角度较高的阳光也不会直射进屋内,从而防止房屋受热过多。(图3.21)(图略)同时,侧墙和后墙通常没有窗户,因此在抵挡冬季持续不断的、寒冷的西北风侵袭时,这些墙起了重要的屏障作用(图3.22)(图略)。北方住宅的房顶较厚,形状有平坦的、凹陷的,或者是有一两个斜坡的尖顶,这样的房顶在抵御北方冬季及早春的严寒和大风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如上所述,在中国北方,庭院的形状和面积随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异,有些狭窄,有些宽阔。为了驱散夏季的酷热并使阳光在冬季能到达地面,人们通常在庭院中种植落叶树。(图3.23)(图略)在相当开阔的房屋正面,人们为了减少冷气的渗入,防止屋内热气的散出,习惯把纸贴在窗框的内侧和墙上方的缝隙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纸自然而然地破烂,人们随季节变化对纸进行更新,但通常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当风从裂开的洞吹进来时才重新贴纸。由于这些衬纸十分结实,所以人们有时在冬天把衬纸捅个窟窿以便排出有害气体,在排气孔的边缘通常用装饰性的剪纸加固(图3.24)(图略)。在中国的黄土覆盖地区,为适应气候,人们创造性地把房屋建在山上或地下,这样房子内部白天凉快,夜晚暖和。在干旱

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各地,到处都是普通的单层住宅,但在南方,多层住宅也很常见。不同的地形条件使南方的村民在修建住宅时有机会利用阳光充足的斜坡、当地的小气候以及有限的耕地和水源(图3.25)(图略)。如上所述,富有创意的内部下沉式空间--天井,以及由宽阔的悬垂屋檐和开放房间构成的过渡性拱廊,都适合中国炎热的南方的高温潮湿气候。在南方民居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风和防止强烈的光线射入房屋内部。通风设计不仅能够排掉屋内热气,还能在湿气凝结在屋内之前就将它排出,因此在减少湿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3.21 (图略)中国北方的村民在建造简单住宅时考虑房屋的方向、深度和悬垂屋檐的宽度,从而使冬季低角度的阳光能射入屋中,同时阻挡夏季强烈的阳光进入。图中所示的正午阳光的角度代表了北京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位置,冬至时太阳位于最低点,夏至时太阳位于最高点。

图3.22(图略) 在北京怀柔县,这些朝南的住宅具有坚固的侧墙和后墙,从而阻挡了冬季的寒风。在太阳高悬的夏季,房屋内部比较暗。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1987年。

图3.23a-b(图略)

a.(图略)在北京后海一个正在翻修的四合院中,工人们坐在树荫下休息。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2000年。

b.(图略)在陕西乾县的下沉式庭院中,这棵唯一的大树为下沉式庭院提供荫凉。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1984年。

图3.24a-c(图略)

a. (图略)在北京斋堂镇川底下村,人们为了给过冬做准备,在这座住宅朝南一面的棂格窗内侧糊了纸。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2003年。

b. (图略)在山西省平遥古城,糊纸的棂格窗能够使分散的光线到达室内。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2003年。

c. (图略)在北京斋堂镇川底下村,这些捅破的纸能够使空气穿过窗棂进入室内。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2003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