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消费能力的差别与价格歧视策略(1)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作者:(日)吉本佳生


肯出高价的顾客就高价卖给他,只买便宜货的就便宜卖给他

作为消费者,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购物,有一些事情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其中之一就是许多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时候所采用的“肯出高价买的顾客就高价卖给他,只买便宜货的顾客就便宜卖给他”的策略。

企业所采取的这种策略,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价格歧视。虽然听起来好像有种不公平的感觉在里面,但实际上这是经济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做法,也是商家在从事经营活动时所采取的基本策略。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分析。

比如有一家企业将同一种商品同时向富有的A先生和贫穷的B先生销售,对于售价1万日元以上也会购买的A先生就以1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他,而对于只有当售价在3000日元以下时才会购买的B先生就以3000日元的价格卖给他,这种做法就是价格歧视。但是如果A先生和B先生同时购买,对于同一种商品给出不同的价格,那么看到自己付出高价的A先生肯定会不高兴。因此,为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给出不同的售价,企业在此方面可以说是做足了工夫。

发售电影等DVD光盘,不同时期价格不同的策略被称为“时间差策略”,实际上就是通过时间推移而实行差别定价的策略。

上图显示的是热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DVD光盘的价格变化。这部电影于2001年12月在日本上映后引发了极大反响,半年后的2002年5月其DVD光盘开始发售,此时DVD光盘的售价是3129日元(含消费税)。而且,包含有其他附加内容的豪华版也同时发售,价格为1.29万日元。

畅销电影的DVD光盘,其价格经常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DVD光盘也是如此,在2003年11月时其价格下降到几乎原来的一半——1575日元。而到了2006年4月的时候则只要980日元(但是不附送特制内容)。

那么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价的策略,究竟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上图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假设的图例,现实情况将会更加复杂。现在假设住在某地的居民共20万人,希望购买某张DVD光盘的大约有10万人。将这10万人购买这张DVD光盘时愿意支付的价格分为几组,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

最左边的1万人愿意为购买这张DVD光盘支付1.2万日元。右边的1万人愿意支付4000日元,再右边的2万人愿意支付2500日元,再右边的3万人愿意支付1200日元,最后剩下的3万人愿意支付500日元。

那么,站在DVD光盘生产厂商的立场上,应该如何定价呢?我们作为消费者要想在购物时作出最合理的判断,需要事先掌握商家所采取的定价策略。而要想了解对方的定价策略,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

对于刚才所说的那个问题,商家一定会进行如下思考。如果一开始就以1575日元的价格销售,那么从左边开始三组的消费者合计4万人都会以1575日元的价格购买。1575日元×4万人,得到6300万日元的销售额。

分别计算销售额再进行比较有点麻烦,让我们通过下图来进行分析。上下两个表格中的内容都是根据上图中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计算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