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济学的通才保罗·萨缪尔森(4)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这本书的内容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第一,它开始将凯恩斯学派的概念融合到经济学入门的课程中去。自萨缪尔森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以来,他就做好准备要在自己的课本中对凯恩斯学派进行介绍。第二,由于萨缪尔森坚信数学是说明经济联系的一个精确手段,因此,他在书中一开始就运用图形、方程式向初学者说明理论。

萨缪尔森对写书充满激情,虽然他也不认为写教科书是个枯燥无聊的工作。他写道:“撰写启蒙并不容易,但报酬丰厚。我不单指金钱上的报酬。接触一代人—千千万万人的思想便是一种任何学者以任何其他方式所不能得到的享受,另外,我们经济学家对把自己知道的经济学知识写在纸上也的确是一种激动人心的体验。我只希望能和读者分享这种激动。”

在《经济学》中,他通常以引路人的身份循循善诱,而从不以说教者的面目出现,这就使读者渐入佳境。在序言里,萨缪尔森以热情洋溢的口吻对读者说:“我们非常羡慕你,首次远航去经济学的世界从事激动人心的探险。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你一生只有一次。因此,当你开始之时,我们要说祝你一帆风顺。”

不仅如此,他都会在每一章的开头,以一首小诗、一句名言或是一段戏剧作为开场白,这样形成既形象、生动又发人深思。比如,在“货币与商业银行”一章的标题下面,萨缪尔森引了政治家狄斯雷利的一句话:“唯一比爱情更令人发狂的事情是货币问题。”又如在“汇率和国际金融制度”这一章的前面,他引用了几行诗:“在建造围墙以前/应该好好想一想/所圈进的是什么/未被圈进的又是什么”。这部经济学著作因此而带上了几分文学和哲学的色彩。

在书的正文中,则用详细的附录和脚注,以及时时出现的小标题来不断地指引读者,使他们与作者保持节奏,不至于读了大段的文字后不知所云。萨缪尔森写道:“我在安排全书的每一页的时候,总是想到:这一页,对一位在半夜准备考试的学生来说怎么样?是不是有趣而又明白?重点、格调、图表是否变化有效?理论与例证之间、政策与事实之间是不是安排得太呆板?”可谓用心良苦,对于这样的安排,读者除了感激作者的周到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考虑到初学者的基础,萨缪尔森没有把大量高深莫测的数学公式引入到《经济学》中,而是以有代表性的图表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叙述为重点进行探讨。把比较高深的理论,如IS—LM分析等都放在附录中。对于课后的讨论题萨缪尔森也精心地做了安排,包括了许多能引起读者兴趣而又与经济学各种理论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甜菜的种植提高了热带甘蔗田地的地租这种说法是错的?汽车销售量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征收汽车税减少和汽油的消费……是否涉及需求曲线的移动或是需求量的改变?等等。讨论题中还为爱好数学及有数学才能的人准备了较难的问题。因此,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很宽,从初学者到专业者都有益处。

书中还收录了公认的成果和激烈的学术争论,包括了经济学理论的过去、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但是,萨缪尔森不想把它变成一本抽象的理论书,所以书中还加入了美国的经济现实。这样,这本书不但讲述了理论的渊源和内容,而且阐述了这些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

《经济学》梳理了从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 、马歇尔到凯恩斯、熊彼得和费里德曼等经济学说,谈到了从金匠的店铺到银行的历史,以及最新的经济学动态和对里根总统财政政策的抨击。宛如一本小型的经济学百科全书,从中不但能够了解战后美国经济状况和经济理论的发展,还可以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全貌。这么有趣而实用的书,的确值得一读,这也是它能够流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本书一直是成功的。由于每次再版都增添了一些当代新的观点,因此,对萨缪尔森教科书连续再版进行回顾,可以使人们对当时美国的经济问题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