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历史考证(3)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从1928年起,这里不断有考古新发现,先后发掘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甲骨(十万多片),还发掘出许多墓葬和宫室遗址。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项规模宏大的发掘工作被迫停止。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结束后,日本和美国曾经盗掘和大肆搜刮抢购,使殷墟文物受到巨大损失。

蒋介石在逃往台湾时,也曾劫掠许多文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殷墟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0年在殷墟重新发掘,获得许多珍贵文物。现在那里辟有殷墟陈列室。

商代的“人殉”是怎么回事

人殉,就是用活人陪死人殉葬。殉葬本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古代人们思想迷信,认为人死后还会同生前一样生活,因而在人死后,将其生前用过的物品随葬。原始社会人们只是把工具、武器、日用品等和死者埋在一起。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葬在很大的坟墓里,随同埋下的,除了贵重的青铜器和玉器,更多的是将大量奴隶杀死或活埋来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供主人役使。人殉的风气,在商代达到了顶峰。

商代前期,人殉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到了后期,大中墓葬几乎都有人殉。陪葬的奴隶,多的有几十人,甚至达到几百人。如安阳殷墟商王陵墓区有一座“亚”字形的大墓,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的顶部和四周有成批的男女侍从奴隶殉葬。据考证,杀殉的办法是将奴隶们10人或20人一批,反绑着牵入墓道,东西成行地面向墓室跪着,砍下头后将尸体埋入,再填上土夯平。每夯一二层土便杀殉一批奴隶。这一座大墓殉葬的奴隶共有360多个,其中大多是不满20岁的青少年,有的甚至是幼童。像这样殉葬几百人的大墓,在商王陵墓区不止一个。除了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外,各地奴隶主用人殉葬的情况也很惊人。如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发掘的一座奴隶主大墓里,有48名奴隶殉葬,而且多数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商王和大奴隶主贵族的陵墓,成了堆积奴隶尸骨的万人坑!

商代的人殉,数量之多,手段之残忍,范围之普遍,骇人听闻。充分暴露了奴隶主阶级野蛮残暴的阶级本性和奴隶社会血淋淋的阶级关系。

中国人为何将孔子称为孔圣人

孔子生于前552或者前551年,于前479年逝世。他的名字叫丘,字仲尼。

通过向社会广泛求教,到30岁左右,孔子已成为当时鲁国知名的博学大师,并开始招收门徒,传授《诗》、《书》、《礼》、《乐》等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为了推行其政治思想奔走各国,他每天总要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希望能有赏识和信任自己的明君,干一番事业。可是他在周游卫、宋、陈、蔡等国的10多年中,却从未得到好的际遇,最好的君主也不过是以优厚的俸禄把他供养起来,装点门面,更多的时候他则备受冷落。

但是,无论生活安乐或困苦,都不能使孔子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前484年,在政治上不断碰壁的孔子已年近古稀,他知道理想已无法实现,决心返回鲁国,终老于教育。这时他的一些弟子已在鲁国的季氏手下任职,并取得了不少政绩。季康子便礼聘孔子返国,让他以政界元老、社会贤达的荣誉地位,从事讲学并整理文化典籍。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立于礼”,就是用仁这种伦理道德来充实作为社会准则的礼,使礼具有真情实感,而得到普遍的自觉遵守。他认为,仁是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原则。与人相处一要真诚,二要责己,还要克制私心,推己及人。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从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及他提出的教育方法等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中都将儒家学说作为治国之本,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