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历史考证(4)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屈原为何行吟沉江

战国末期,楚国和秦国交战,楚国屡战屡败,失地折兵,国力大大削弱了。

秦国为了及早吞并楚国,同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暗中勾结,玩弄了联姻的花招。秦昭王装出很客气的样子,写信给楚怀王,约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只要答应两国联姻,就可言归于好。

楚怀王接到信后,既怕秦国,又觉得秦人可亲,幻想秦楚亲善,他把以往破城失地的可怖可恨的印象忘却了,打算赴约。这时屈原只是一个三闾大夫,久已失去顾问朝政的地位,他见怀王要去秦国,不能不挺身而出,谏阻怀王。

可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怕激怒秦人,失掉亲善的机会,竭力怂恿楚怀王答应秦人的要求。

楚怀王听信了子兰的话,离楚赴秦。当楚怀王一进武关,秦国伏兵立即封锁了关口,断了楚怀王归国的后路,把楚怀王作为人质,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楚怀王到这时方知秦人确是虎狼,他拒绝秦的要求,又冒险逃走,但仍旧落入秦人手中,后病死在秦国。

公元前298年,楚怀王之子顷襄王即位,其弟子兰为令尹,后又娶秦王女,媚敌忘仇,完全屈从于秦国。屈原与蔽君误国的亲秦派保守贵族集团的斗争更加激烈了。亲秦派为了彻底扫除障碍,便多次在顷襄王面前诬告屈原,说他的坏话,顷襄王听了勃然大怒,把屈原革职流放出去。

屈原不能容忍那混浊的世道污染自己一天,他写下绝命词《怀沙》。然后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块大石头,再一次向郢都的方向凝望着,然后向激流中跳去。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这样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这天,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治人民的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新气象。到了末年,诸国分裂归于统一;与之相应,思想文化也出现了力求兼收并蓄、熔各家学说于一炉的趋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运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治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后,一些儒生和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话,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秦始皇34年(前212年),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技艺之书,则不在此列。所禁书籍都必须在30天之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

焚书的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秦始皇晚年为求长生不老,寄希望于方士寻觅仙药,因此,方士侯生、卢生等很受宠幸。后来,侯生、卢生无法继续行骗,便以始皇贪于权势、不可为求仙药为由,相约逃亡。秦始皇闻讯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问诸生。受株连的儒生达460余人,最后都被活埋于咸阳。

坑儒的事件发生之后,连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觉得过于残忍,就对秦始皇说:天下初定,百姓尚不得安宁,这样做恐怕会引起骚动。秦始皇听了,反而把扶苏贬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坑儒激起了儒生的普遍反抗。

荆轲刺秦王的始终

战国末期,秦国妄图吞并诸国,称霸天下。

秦王派大将王翦灭掉赵国以后,又继续向北进军,攻打燕国。燕国是个弱小国家,敌不过强大的秦国。当时,燕国的太子丹眼看自己的国家遭受秦国的侵掠,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太子丹就找到一位很有本领的勇士荆轲,以燕国使者身份去见秦王,想刺杀秦王。

荆轲接到命令后,对太子丹说:“要想刺杀秦王,得先挨近秦王身边,让他相信我是去求和的才行,还要带上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头颅。”

公元前227年,荆轲和他的副手秦舞阳带上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头颅,作为燕国的使臣来到咸阳,觐见秦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