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12)

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作者:李克


第三点,在全球化过程当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我们在各个国际财经类的机构当中,也包括国际政治和社会团体当中的话语权也在增加。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话语权或者影响力,主动积极地参与下一个阶段的一些国际产业的标准的制定,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以服务于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国际化。

第四点,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公司的具体的运作方面并不是铁板一块,或者是有一个很统一的一套模式。我们可以在这些企业当中,甚至于在一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当中寻找一些机会,在一些个别领域当中寻找一种突破,这些我们也是可以考虑的。这种做法,也是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产业振兴计划中的一个经验。就是说,不用追求全面开发提高,而在一些重点产业,甚至重点产品当中,通过把企业结合成一个团队,来共同去取得国外的一些优势技术。在此之上,再进行消化提高,逐步推出和建立我们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四十四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不能算作是一个完全实行了工业化的国家,因为在GDP的组成中,我们的农业占的比重依然很高,服务业占的比例比较小。一般来说,进入现代化国家或者说工业化国家的话,服务业一般是要超过50%,但是我们现在的服务业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比重。在这种能耗约束之下,经济的转型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选择。不过,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如果把一切的责任和义务都推给企业本身,也是完全不现实的。

大家知道,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利益追逐体”(ProfitSeeker),这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我们一直在谈企业的社会责任(CSR),但这是另外的问题了。从企业本身这个组织形态来讲,追求利润就是建立企业的主要目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造成环境污染,而国家法规、政策并没有对此行为作出限制和处罚的话,那么作为企业本身它的这种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发展的。所以说,在企业转型当中,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去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监督实施。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也是非常困惑其今后的发展模式。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日本也是以重工业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时的环境污染、各方面的能耗,也是非常可观的,和中国现在的情况很相似。但是,70年代后,日本为什么可以从当时的状态转变成现在全球能耗最低、最环保、最节能的一个经济体?其实政府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石油危机之后,日本在重工业发展过程当中,对外能源的依赖度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本身的能源自有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主导建立了一个新的行业标准体系-JIS。JIS标准在70年代后期建立并推行以后,它的标准要求实际上比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ISO标准还要高很多、严格很多。大家可想而知,这个标准的严厉实施对日本的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有多深远。

如果想让一个工业体系能够顺利进行转型和升级,仅仅靠零散的政府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对企业来说,这些政策没有一个稳定性和权威性的话,也会让企业觉得无所适从。大家知道,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经常会政出多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方政府或者中央政府,都会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出台各自的政策,有时候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政策。这样一来,政策之间很容易出现冲突,企业也无所适从。光是通过政策驱动企业来发展,在不同地区的企业会造成一种不公平,企业也无据可依,不能够形成对未来的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日本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以建立了一个新的行业标准体系。这个行业标准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制度环境,让企业知道该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的品质的产品才能在日本市场销售。对不同的产品,在能耗方面的标准也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逐步地找到了发展方向。

四十五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纺织工业。大家很多时候都觉得纺织业是一种“夕阳产业”,是没有前景的。但是反过来大家看看与纺织有关的时装业,在意大利、法国是非常赚钱的行业。日本的一套女士和服还可以销售到一万美金以上。关键一点,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实现这个行业的升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