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一片春心在玉壶(3)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2 作者:马未都


4.唐诗《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谁?

A. 王昌龄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马未都评:唐诗现存约有5 0000首,白居易就写了3 000多首,占6%。如果不确定答案就蒙白居易,正确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但这道题如果这么蒙就错了。这首诗是王昌龄写的。

王昌龄是北方人,一说他是山西太原人,一说他是陕西西安人。当时他被贬到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他送别朋友,就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这首诗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它从起到收写得非常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前面两句连续用低沉的字眼——“寒雨”、“连江”、“夜”都是低沉的字眼;“入”是很轻的意思,“送”、“孤”又是低沉的。第三句他用了一个很平的话“洛阳亲友如相问”,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可能不问。第四句就是这个诗的“眼”,写到了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按照今天的话说叫飙高音。前面都非常平,到这儿完全是一个高音,写得非常有力度。如果他说“一片冰心在茶壶”就很弱,就没法说了;“一片冰心在暖壶”也不行。

古人的送别跟我们今天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如今信息沟通及时方便,所以现在的人不要说跟唐朝人比起来,就是跟二三十年前的人比起来,送别的感觉也是急剧降低。不管朋友走多远,一会儿对方打个电话说“到了,没事儿,挂了”——过去这是不可能的。过去把朋友送走以后,没有任何信息的沟通,别说下一次相见不知在何时,能不能相见都是问题。所以唐诗中有大量的送别诗,写得都情真意切。欣赏唐诗时,你可以从它最细微的地方,去感受诗词的美妙。

答案:A. 王昌龄

古玩门诊

| 古玩一 |

这件玉壶春瓶,造型非常标准,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猛一看这件东西好像跟那个时代离得比较久远。今天很多人去逛花鸟市场或者装饰品市场,能看到很多石头的瓶子,纹理跟这个很接近。这就是乾隆年间仿石头釉的一个瓷器,有一种石头的瓶子我在市场上看到过,跟这个非常相像。这个不是绞胎,而是绞釉,只在釉中用了两三种颜色的釉,在施釉的时候,利用釉流淌的状态来回晃动,就成这个样子了。所以这是一个乾隆年间仿石釉的绞釉作品,不是太多见,而且很漂亮。

| 古玩二 |

这是一个粥罐。这种粥罐在清代非常流行,从康熙时期一直到晚清都有,只不过造型有变化。

晚清的这种粥罐几乎家家都有,家家都用,主要是它易于保温。过去不像今天有电磁炉、煤气炉、微波炉,随时可以加热东西,非常方便。以前就是一个炉子,掌握不好就会灭;想让它温度升上来,也得等一到两个钟头。家里谁回来晚了,做好的饭菜没有办法再去迅速地热,所以就需要保温。我见过的粥罐有包着棉被的,把热饭热菜搁进去盖上盖儿,两个小时以后还是热的,这样谁回来晚了还能吃到热乎饭。为什么用这么大的盖儿和这么大的口径呢?就是为了盛和吃的时候方便,如果口径小,就非常不方便,这就是粥罐为什么在清代流行的一个原因。

底下的图案是海,上面是燕子,画的是“海晏河清”。这是一个吉祥语——四海升平,海晏河清,也是希望国泰民安。可惜这个“海晏河清”画得底下是一潭污水,没有那种感觉,中间画了一朵浪,强努着劲儿;燕子围在这儿,想走不走,想来不来;这边虚张声势,有点儿像蝶恋花,几个蛱蝶上下翻飞也显得无力。我一直说,一个国家的形态,反映到艺术品上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这个图案的感觉来看,当时的国态已经如此。它希望有国泰民安的感觉,但是没有了,所以反映到瓷器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其背后的政治景象。这是一件清末到民国初年的东西,有100年时间了。

| 古玩三 |

这是典型的清代乾隆时期的攒盘,它应该是一组攒盘中的一个。过去攒盘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九攒,中间一个、周边八个。乾隆时期的攒盘非常多,品种也多,包括青花的、粉彩的,甚至有紫砂胎的。像这种方形的相对来说是少的,它要分两层去攒。这个颜色和纹饰也是乾隆民窑中比较典型的,边饰画得都很细心。但是有一个问题,攒盘有条边是不直的。为什么不直呢?因为陶瓷在烧造过程当中会有收缩,很容易变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方形瓷器要远远少于圆形瓷器的一个缘故,因为方形的瓷器极易在烧造中变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