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将错的事情做对

苏宁背后的力量:信息化天梯 作者:成志明


将错的事情做对

“把正确的事情做对了、做成了还不叫本事,能够把错的事情做对了,那才是真本事。”这句话里有玄机,但对苏宁而言,这是一种让其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企业精神。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就是最好的体现。

苏宁的信息化得以成功,有赖于附着在人才之上的苏宁的企业文化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SAP以及IBM这两家世界知名的企业都向苏宁明示了这个项目的艰巨性。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规模上,苏宁并不是不晓得这中间可能发生变故之处。可苏宁还是信心百倍地成功完成了整个项目,这端赖苏宁强大的企业文化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

苏宁的信息化从一开始,就从张近东的概念中传达到苏宁的高层,并得到认识上的统一和高度重视。张近东认为,信息化是苏宁实施全国性的大连锁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就让信息化有了一个好的基调。

实际上,作为张近东一手创立的公司,企业的理念实际上就是企业最高领导个人的价值观和整个管理团队的逐渐融合。这种个人的价值观逐渐在公司内部放大,这个放大并不是突出个人或者把个人的东西神圣化、神秘化,而是希望大家在价值观上统一思想。

价值观是偏好,有时很难用正确或者错误来评价,是不能讨论的,也是没有办法讨论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共同的偏好,按照张近东的说法,就是缘分。

在苏宁内部,有一句很能体现苏宁企业特质的话:“把正确的事情做对了、做成了还不叫本事,能够把错的事情做对了,那才是真本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商业环境很多时候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很多时候是“万事不备,也欠东风”。商业环境总会有欠缺的条件,而苏宁的厉害就在于善于自己创造环境,在执行的过程中把不足的条件弥补起来。

当年,连锁到底是应该从一线城市开始插红旗,还是应该从三四线城市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没有确定的结论。而同样,SAP系统是应该在高风险的状态下实施,还是应该等条件完全具备了再实施,谁也不知道。但苏宁决定排除万难实施的时候,就努力地创造条件完成,没有犹豫,也没有埋怨,做事都是全力以赴。

苏宁有的正是这样一种准备着将“哪怕是错的事情也努力做对”的心态和本领。这背后暗含的是苏宁上下在价值观上的高度统一以及高度统一下的强有力的执行力。通过强有力的执行,苏宁弥补了外在条件的欠缺,从而获得市场发展的先机,抓住了机遇。

苏宁在信息化上的这种决策和执行的思路与在2000年左右放弃批发业务转向连锁,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当时是如何统一思想、说服团队的,张近东说:“当时的情形对我们来说就像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那个时候就是要破釜沉舟,不能有一点点遐想,这样我们才会目标坚定。那个时候,大家就是干,毫不犹豫地干。所有人都抛弃了自私的个人想法,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苏宁,张近东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以变应变,以不变应变,以变应不变”。苏宁要求SAP系统快速实施,要求一次性整体上线,虽然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古人论战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苏宁就是凭着一股对信息化的热情迅速推动了SAP系统的成功实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