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养教育的超级方法(10)

放养的女孩上哈佛 作者:秋野玉茜


如何培养听话而又有主见的孩子?

“我们到底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我们到底要成为孩子什么样的父母?”是两个相似但有本质不同的问题。按照前者的逻辑,“我们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仿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能“要”出来的,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孩子有他先天的气质,有他自己的选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而“做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们将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比如想让孩子“听话”,我们的着力点就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

——丁爸爸

如何培养听话而又有主见的孩子?首先,允许孩子做他自己。同时,也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大的区别。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大人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判断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尤其重要的是,今天的“新新人类”,跟上一代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绝对不能用上一代的想法来想如今的孩子们的世界。因为过去很多完全没错的教育方法,放到今天,可能都会出问题。

在这个理性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服人。这也是应该懂得自制的时代,个人的自由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这更是个平等的时代,大人小孩都是人,要平等地对待他。所以说,尊重孩子和我们的不同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是融洽的。不畅的沟通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已不再是个案。很多独生子女在受到良好生活照顾的同时,也背负父母不良的沟通方式(如指责、批评、说大道理等)所带来的不满。这些不满随着时间的累积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巨大障碍。有能量的孩子就会通过看似不良的行为(如随意对待父母辛苦的安排)来反抗父母,实际上是想彰显自己的自立,以挣脱父母对自己的无形控制。父母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却因为用错了态度和方式适得其反,得到的是伤心难过和挫败。

丁丽晴的初中是在北京就读的,这段时间虽然生活在父母的身边,但她依旧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每个周末,她都会一个人到海淀图书馆去读书,内容包括人物传记、写实报道、经济分析及小说等。她说:“这段时间的超量阅读,令我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获益匪浅。”

也是因为阅读,丽晴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初中毕业后,她从报道上看到中国的高中生学习非常辛苦,大量的作业令他们每天都忙到凌晨以后才睡觉,早上五、六点钟又要起床,身体常常吃不消。

此时已立志要到美国读大学的丽晴,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离开中国,返回加拿大求学。丽晴说,她当时想,美国的考试全是英文,与其花大力气在中文上,不如节约一半时间去学英文,用英文直接攻读数理化,结果一定事半功倍,更有把握。

对于丽晴的每一步决定,父母都是完全支持的,回加拿大读高中的这个决定也不例外。丁妈妈说:“虽然我也会担心孩子的决定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成熟,但都强忍住自己家长的权威,因为培养孩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对社会负责的心态,我们认为是最重要的。好在,丽晴的每一步决定也都有她自己的道理,即使有时候跟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们的惯常做法是,开诚布公地谈话,既然是开诚布公的谈话,我就随时准备接受孩子的顶嘴和不服从。”

放养教育精彩语录:

“我们到底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我们到底要成为孩子什么样的父母?”是两个相似但有本质不同的问题。

在这个理性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服人。这也是应该懂得自制的时代,个人的自由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这更是个平等的时代,大人小孩都是人,要平等地对待他。

我们的惯常做法是,开诚布公地谈话,既然是开诚布公的谈话,我就随时准备接受孩子的顶嘴和不服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