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养教育的超级方法(9)

放养的女孩上哈佛 作者:秋野玉茜


鼓励还是批评,孩子的内心承受力能有多大?

虎妈主张: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低估孩子。

小时候,有一次我对母亲不尊重,父亲愤怒地斥责我“垃圾”。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羞耻,但这并没有打击我的自尊,我不会真的认为我就像垃圾一样一文不值。做了母亲后,我也曾对女儿说过同样的话——你,像堆垃圾!

在我督促索菲亚练琴的日子里,我有三句口头禅:

天哪,你怎么弹得越来越糟!

快点,我数三下,你就得找准音准!

如果你再弹错一个音符,我就要把你所有的毛绒玩具扔到火里化为灰烬!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杀气腾腾的督战方式似乎有点过激,但它们的确十分奏效。索菲亚相信妈妈知道,对她来说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我有时大发雷霆或出口伤人,她也会选择原谅我。

——摘自《虎妈战歌》

丁妈妈主张:每个孩子的承受能力不一样,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鼓励特别重要。丽晴在永安里小学读书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她难以忘怀的事情——分班。相信很多中国小孩都有这样的经验,学校按照考试成绩划分,分重点和非重点班,甚至分班级内部的座位。即按照某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第一组的孩子可能被安排在前两个班级,人们将这些孩子称为聪明的孩子;第二组孩子安排在中间的班级,人们称他们为中等孩子;最后成绩最差的孩子被安排在最末端的班级,是的,就是那些在人们潜意识中通常被理解为差生或者笨蛋的孩子。

要知道丽晴刚从加拿大回到中国的时候,甚至连说中文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应付中文考试了。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丽晴就能够很好地适应了,并且在以中文为主导的应试考试中也频频取得很好的成绩。在最初的分班中,丽晴被分到了中间的一组班级中,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告诉丽晴你是最棒的。(不要让孩子真的相信她就是中等的孩子,或者是差生,不要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这样的烙印。)在美国,绝大多数成功者都声称自己是创造型人才。在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创业者,他们从一开始就受到鼓舞(很多都是来自家人的鼓励),展开与众不同的思考。所以当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在标准化考试中被淘汰而受到批评(或是变相地被扣上“差生”的帽子)时,请问,难道中国的学生就只会考试吗?难道中国的教育是只注重传统标准化测试的成绩,而丝毫不关心创造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吗?答案恐怕是“是的”,当今国内的教育体制极其出色地营造了这样的氛围。

分座位、分班、分重点和非重点院校等等,甚至班主任老师判定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都被分数化了。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整天宣称,要重视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实际呢,却日复一日地被分数论绑架着。如果反复告诉有创造力的学生,“你的考试成绩差,你就是差生”,那么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被扼杀。

当美国依靠微软、苹果、Facebook等富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和产品,一次次拉动国内经济、一路高唱凯歌之时,我们中国却依然只能抱着廉价劳动力市场这个“核心竞争力”做世界的加工厂;又或者是“超级盗版”国,永远啃人家啃过的馒头,丧失了利益链条上最有价值的一环不说,还得终日被人家指责没有道德;再或者出卖本就不充裕的国有资源赚取短期的经济利益……我们应当告诉我们的青少年,有很多可以获得成功的道路,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创造能力、实际经验、社交能力以及正直感在社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讲清楚这个道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成就的人。

许多成功人士在早年的时候也都曾或多或少地遭遇到来自学校的“不公正”评价,但是他们很多人从内心里压根儿就拒绝接受这种评价,始终坚信自己能走向成功(这种人具有极其强大而坚韧的内心)。当然,更多的是找到了很好的启蒙老师,或是在父母的鼓励下走向了成功。

放养教育精彩语录:

每个孩子的承受能力不一样,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鼓励特别重要。

不要让孩子真的相信她就是中等的孩子,或者是差生,不要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这样的烙印。

如果反复告诉有创造力的学生,“你的考试成绩差,你就是差生”,那么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被扼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