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养教育的核心理念(3)

放养的女孩上哈佛 作者:秋野玉茜


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来换取将来的成就,是值得的么?

虎妈主张:从来没有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权利。

我的西方婆婆把童年看作逝去就永不再来的欢乐,我把它看作一个进行基础训练、塑造个性和为未来投资的阶段。弗洛伦斯常常希望能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和孙女待在一起。可我从来不会把整整一天变为女人们随心所欲的“开心秀”。否则,她们就没有时间完成作业、学说中国话、练习钢琴和小提琴。

虎妈们通常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往往也会给子女设定较高的目标。略高于孩子目前水平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能力。但是如果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只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期望设定过高的目标,对孩子来说就弊大于利了。如果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设定的目标,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没有用,进而丧失继续努力的动机。

最糟糕的是,即便当孩子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时,虎妈们由于担心表扬会使孩子骄傲,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而不太愿意把这种喜悦明确表达。所以每次孩子达到目标之后,虎妈们的反应往往是“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或者“以后要继续努力”。孩子们很难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赞扬,享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丧失追求成功的动力。而当孩子遭遇失败时,虎妈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将失败归咎于孩子,却没有看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对于孩子而言,这是“双重打击”。次数多了,不但不会“奋起直追”,反而变得更加不自信。比如蔡美儿的父亲无数次地对她讲,你就是个废物!

——摘自《虎妈战歌》

丁妈妈主张,不要强迫孩子做她不喜欢做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吸引她去主动学习并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因此,父母要做的是想方设法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孩子的兴趣,协助孩子从中获得有趣好玩的经验,把工夫下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找出她真正的兴趣所在,并在孩子遇到困难、出现动摇时鼓励她坚持下去。

从孩子今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讲,调动起孩子主动求知的欲望(其实求知欲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的)、让孩子感到学习是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比她获得了多少知识重要得多。童年逝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那些看似漫无目的的玩耍中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家长给予适当引导也是一个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比如儿童的意志力,就是从玩耍中培养出来的。

丁妈妈说她会尽可能放手让丽晴做她喜欢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快乐地做她享受的事,童年的经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玩耍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它能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玩耍,鼓励他们,给他们玩耍的自由。

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并且当孩子达到预期的目标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期待应当考虑到孩子自身条件和实力,为孩子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达到每一阶段目标,并等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后,再慢慢提高标准。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的能力逐渐提升,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让孩子知道你为她的进步由衷地喜悦,为她感到自豪。

特别要注意表扬的方式,明确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就足够了,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措施都要马上兑现。不要将孩子的成功打折扣,不要让孩子觉得其实你并不满意。不要对孩子说类似“你把玩具放回原处这很好,不过如果你能把它们放整齐些就更好了”这样的话。回想自己在工作中,如果很努力地完成了某项工作,但是领导给予的竟是打了折扣的表扬,你那个时候是什么心态?同样的,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去对待孩子,那会让孩子感到压抑。

最严重的是,长期的压抑如果积攒在孩子的内心得不到有效的释放,那么很可能在孩子成年后,找到其他的释放口,很有可能不是良性的释放。孩子会将这种压抑情绪产生的不良行为再传给其他人,又或者把自己的下一代塑造成不敢向权威发起挑战的、从骨子里就带有“奴性”的小孩……相信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有的。

最后,切忌把自己的标准强加到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学习。虎妈们通常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孩子具备更高的能力、更多的技能,从起跑线开始占据优势地位。于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替孩子安排各式各样的才艺班,将孩子的时间占得满满的,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兴趣。孩子即使反抗,也常常是“抗议无效”。

孩子被迫去上各种自己并不喜欢的课程,对父母只能是抱怨,对父母的良苦用心一点都不领情。这样的学习,对孩子不但没有多少帮助,还可能因为不愉快的经历产生逆反心理,对日后造成不良影响。

放养教育精彩语

从孩子今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讲,调动起孩子主动求知的欲望(其实求知欲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的)、让孩子感到学习是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比她获得了多少知识重要得多。

对孩子的期待应当考虑到孩子自身条件和实力,为孩子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让孩子知道你为她的进步由衷地喜悦,为她感到自豪。

特别要注意表扬的方式,明确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就足够了,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措施都要马上兑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