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养教育的核心理念(9)

放养的女孩上哈佛 作者:秋野玉茜


渴望信任,因为信任让我们感到安心,感受到爱

中国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度,只是有时物极必反。社会学家做过一项探讨父母教育子女态度的研究,发觉越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家庭,越是过分保护孩子,并且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高度监管。这些父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安排所有的活动——孩子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生活。很多中国妈妈甚至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在家中专职带孩子,陪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然而这些父母不知道,他们的过分投入,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不知不觉地把儿女的能力废掉了。

——丁妈妈

丁爸爸的话——

孩子应该适当地放养,给予适度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是相互的。我之前提到丽晴如实地告诉我,她很晚了还逗留在外。她信任我,所以她如实相告;我也信任她,我信任她一定是遇到特殊的情况,所以才会在外滞留这么晚,并且她会很快回家。

无论“圈养”或者“放养”,再或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子女的方法,仅仅是一种理念,教育子女并非只靠理念就足够了,那是一个千丝万缕的过程。比如我和丽晴间信任的建立,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样经历了多重心理因素之间的博弈。此外,我和妻子两个人在过程中都能给彼此以支撑,这也很重要。

丽晴申请哈佛等大学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想要“帮助”她的。但是丽晴坚持不要我们参与,她想要凭自己的实力上哈佛,同时也准备好承受万一自己实力不够被哈佛大学拒绝的风险。我的内心是极其挣扎的,几度压抑、控制自己做父亲的权威。这个时候我的妻子就会劝说我,“无论你多着急,都要接受孩子虽然是你的骨肉但毕竟是另一个个体的事实,一个要有自己思考及自我经验的生命”。 很庆幸的是,我只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儿,我极力隐藏的“内心愤懑”没有影响到丽晴,又或许她根本不知道作为父亲,我曾经是多么挣扎。

我说我不在乎女儿的学习成绩,那只是表面上,或者说是我刻意营造出来的给孩子的一种感觉。因为忙于事业的关系,丽晴跟着我东奔西走,谈不上安定。刚刚在这个地方玩儿得挺好的小伙伴,不得不很快说再见,转而又要去新的地方结识新的小伙伴。再加上我跟妻子都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所以我也就有点“不好意思”跟丽晴要求学习成绩非得要如何如何。

丽晴在参加北大附小转学考试的时候,她前脚进了考场,我后脚就趴在教室的后窗户上看她。我看到丽晴只答了20来分钟就开始咬笔杆,不再动笔了。我当时就想,完了,这下肯定泡汤了,看来是很多不会做的题目。非常有意思的是,我那时就开始在内心组织起一大堆安慰孩子的话,当然也包括自己疏于照顾家庭的自我反省。但是后来结果揭晓的时候,丽晴是和另外一个同学考取了并列的第1名。我忽然醒悟过来,在考场上咬着笔杆不再动笔的丽晴,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很早就把题目全都答完了。

前一段,我的一个学生开始自己到国外独立生活,然后就给我打电话,“丁老师,现在出了国,我才知道自己之前有多不懂事。比如之前在家,我总是抱怨菜这个咸、那个淡了的,现在大热的天我还不是得自己煮饭吃,做顿饭流好多汗,我就开始反思自己那时有多不懂事了”。(据这同学说,她母亲每次只是微笑着说,先凑合吃,如果实在赶上孩子“不凑合”,母亲就再回到厨房捣鼓点其他的。)无论是默默地压抑自己内心“父亲权威”的我,还是默默地回到厨房重新炒菜的孩子她妈妈,都是真实的中国父母的写照。我们都爱孩子,也愿意牺牲自己,只为了孩子能更好。只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父母都懂得该如何表达爱。

放养教育精彩语录

孩子应该适当地放养,给予适度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是相互的。

无论“圈养”或者“放养”,再或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子女的方法,仅仅是一种理念,教育子女并非只靠理念就足够了,那是一个千丝万缕的过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