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长浜城和丰公园的历史风姿

和父亲去旅行 作者:陈铭磻


以曾经是长浜城主的丰臣秀吉命名的丰公园,八百樱最负盛名。

位于琵琶湖东北岸的长浜,距离琵琶湖仅百米之遥,我和孩子们从长浜车站后出口,走了大约5分钟路,便到了丰公园。

丰公园建造之初,是以公园内的长浜城历史博物馆为重点,后来又相继设立洋风庭园和喷水池、儿童公园、游泳池和网球场。园区种植有近800株的染井吉野樱树,曾获选为“日本樱名所100选”。樱花盛开期间,从长浜城的天守阁展望台眺望,白樱树仿如花海一般壮观,夜间时分,园方更会捻灯照耀,让游客欣赏樱花与灯光相互辉映成诗般光影的美丽景致。

抵达丰公园时,天空正下起豆大雨滴,我近乎失望地走在湿漉漉的马路上,这寒冬水季,整个公园就像不透光的毛玻璃,一片灰蒙蒙,就连坐落其间的长浜古城,都像是酣睡似的让雨水不断打在它身上。

明治四十二年(1909)建造完成,邻近琵琶湖畔,以长浜城天守阁为中心位置的丰公园,八百樱最负盛名,除了春季时,满园吉野樱绽放美丽的姿貌之外,也因为与曾经是长浜城主的丰臣秀吉有关,而被命名为“丰公园”。

我和孩子们撑伞轻步登上这座历史不长的古城,又环绕过古城后方,走近琵琶湖畔,看湖面悠然自得的水鸟,在来去浮游之间展现无惧严寒的傲骨风情。

我相信雨中的长浜城和琵琶湖一样,必然隐藏着扑朔迷离的美貌,纵然天色迷蒙,使我一时无法清楚辨识琵琶湖的真面貌,以及让我感受它高不可攀的姿态。印象中,这座美丽的湖泊,不久之后必将随季节转换而呈现它优雅清新的样貌,琵琶湖不是建筑物,而是我心中虚幻无常的美的象征。

美丽的东西终必也有毁坏或灰飞烟灭的一天,就如利用小谷城的石垣资材和竹生岛的木材筑城,被长浜居民称为“秀吉的居城”的这座长浜城,在它建筑曲线雅致的姿影背后,一样记录着一段兴衰起落的历史厄运。

天正元年(1573),旧名叫羽柴秀吉的丰臣秀吉,由于协助织田信长攻打浅井长政立功,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赐,获得浅井家的领地。当时被称作今浜的这一片领地,因为是从织田信长手中接收而得,遂由丰臣秀吉选取织田信长的“长”字,将之改名为长浜。

丰臣秀吉花费4年时间在领地上建造完成长浜城,城内的水门可以让船只直接出入琵琶湖航行,后来,他甚至把城下町移到现今长浜市湖北町伊部的小谷城下。现在的城下町尚保留部分旧时面貌,包括丰臣秀吉最初居住的地方,以及他在城下町经营养成的所在。

本能寺之变后,经由清洲会议决定,长浜的支配权改由柴田胜家的外甥柴田胜丰入城接手,不久,向来和柴田胜家对立的丰臣秀吉反攻失败,落荒离城。元和元年(1615)长浜城被废,城垣的大半资材被拿到彦根作筑城之用。

现在的长浜城,则是1983年以犬山城和伏见城为蓝本,被模拟复原修筑完成,并被作为市立长浜城历史博物馆。

历史的霞光果真反映人性和战争的美与丑,当年,丰臣秀吉以12万石的长浜城,开始在织田家占据要位,并在此发掘“贱岳七本枪”等武将,以及石田三成等行政幕僚,让他在后信长时代有足够的文臣武将为他打天下,但最后仍不得不在征战中逃离长浜。

站在丰公园仰望长浜城与丰臣秀吉雕像,天守阁里在展示当时火绳枪的制作方法,以及对近江、贱岳、小牧山等让丰臣秀吉扬名的重要战役进行介绍。

湖畔战役,天下谁属?我问喜爱日本战国时代历史故事的小儿子怎么回事,他答:属我。

冷峻的雨天,我眼下的丰公园,屡屡传来琵琶湖不绝于耳的凄厉寒风,天空中,层层叠叠的灰云夹带郁积的零散光影,笼罩公园成一团湿冷的昏暗模样。这时,未见城下樱花绽开,徒留大片含苞枯枝,静候春日来临,再现吉野樱的风姿美貌。

时光胶囊

星星距离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太遥远了,以至于使它们看起来只剩小小的光点。同样的,拒历史于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认为历史是过去,是死的,无足轻重,根本起不了作用。就因为历史是过去,才能成就为一面明镜,清楚照亮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