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优秀,不是比别人能“秀”(3)

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作者:关小凤


 

疯狂教育“秀”得过了头

不可否认,当前的许多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的希望就会更高,更渴望孩子成为“优秀”的奇才。于是,许多家长们热心于教育投资,甚至不惜自己勒紧了腰带,也要供养孩子学习。但这样做,有时并没有让孩子真正“优秀”起来,反而给孩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

这是因为许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伊始,就始终坚持一条原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阿芳和她孩子的故事,我是听朋友们讲的。每每谈起他们,朋友都很同情,说真难为了这个可怜的女人……

三年前,因为丈夫有外遇,阿芳和丈夫离婚,带着儿子牛超独自生活。阿芳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离婚的痛苦让阿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她发誓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让失去父爱的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对孩子寄予厚望本无可厚非,但阿芳的育才计划使其陷入了一种极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阿芳给孩子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孩子从三岁起,就被阿芳送入各种学前班,进行提前教育。这当然要花费阿芳大部分的薪水,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护士。要支付生活的全部开支,再大笔地投入教育,生活就显得捉襟见肘。

有一次,一个同事到她家去,惊讶地发现阿芳的一日三餐竟然简单得让人难以想象,全是馒头泡汤,或者是米饭青菜。有人劝阿芳,别这样苦自己,再说你报这么多培训班,孩子也吃不消呀!但阿芳却拿出孩子在各个培训班里获得的各种证书,说:“这一切的付出值得。只要孩子能有出息,自己受再大的苦也值。”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才,阿芳用尽了全部的精力,并给其安排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同时还严厉地规定,孩子必须完成每天所学的内容,否则不许吃饭。

有一天,阿芳的家里传出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夹杂着阿芳的怒骂。邻居们敲开门,只见阿芳的脸气得发白,而孩子正满脸眼泪地跪在地上。原来,因为孩子一道题没写好,阿芳罚他不准吃饭。孩子实在太饿了,就趁她上厨房的那会儿,抓起桌上的馒头就吃,结果,被阿芳狠狠地揍了一顿。虽然邻居们劝开了阿芳,但孩子却因紧张惊吓和过度劳累、饥饿,一下子病倒了。孩子住院期间,阿芳的同事们去看望孩子,没想到孩子却天真地对她们说:“阿姨,住在医院里真是幸福呀,再也不用紧张地写各种作业。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永远住在医院里不出来……”

看着人们愕然的目光,阿芳也一脸委屈:我还不是为他好,想让他有一个好的将来……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无限希望,但是,凡事做得过了头,就是病态了。

孩子自有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可以对孩子有所期望,但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头上,给孩子造成过大的精神负担,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那么,首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他对科学的兴趣;你想让孩子成为歌唱家,也得看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父母不能凭着自己的心思,一味地把孩子看成是一件父母可以随意打造的物件,填鸭一般强行灌输给孩子接受不了的东西,或者让他接受超出他承受能力的学前教育。打着教育的幌子,人为地让孩子提前进入各种社会角色,只会增添他的厌世心理。而这些强迫性的引导和给予,看似对孩子很负责,其实是恶意地强暴孩子的人生。

此外,教育孩子,也并不是作秀给别人看。“我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我家的孩子是个如何如何的天才……”大多数这样做的家长,其实说穿了,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这些父母,心里总是在暗暗攀比,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孩子,羡慕别人的孩子如何优秀,生怕自己的孩子赶不上,所以逼迫着孩子迎头追赶。这是孩子的悲哀,其实更是做父母的悲哀。因为这些父母们自己心里对“优秀”的概念就是模糊的、不明确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时,难免出现严重的失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可以参考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其实,很多成功的人,在幼年时,可以说大部分未接受过那些所谓的天才教育,他们只是凭着对某一件事情的强烈兴趣与爱好,自己去研究、钻研,才在他们喜欢的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所以,想让孩子成才,父母千万别在“秀”上大做文章。别以为孩子会几种外国语言,就是超群优秀;也别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学的东西多、学得好就是优秀。想让孩子优秀,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