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误区:纤维素物质是废物

饮食观念误区 作者:(德)乌多·波尔默


纤维素怎么成了废物呢?有典可据,“Ballst”这个德语单词,指的是“用于平衡重量或者调节船的沉浮的货物、附属物、负荷物、负载、负担等等,总之是毫无实际价值”。因而在食物中或者以麦麸,或者以果胶,或者以亚麻籽形象出现的纤维素“Ballaststoffe”(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我们姑且断章取义在此将其译成“Ballast物质”),通常就会被人理解成像“Ballast”一样毫无用处的东西。大家认为,纤维素就像是难以避免又无法解决的苦恼一样,不为人体吸收却又不得不毫无变化地在肠胃里走一遭,除了增加排便量之外别无他用。正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这些看法才使得它获得了这么一个名称:“Ballast物质”――无用的东西。可以理解,这个名称来自那个很多人都还在挨饿的年代。当时学术界把所有那些营养价值没有立刻被认可的食物成分都当成是多余的“Ballast”。

在那之后,纤维素经历了一个复兴时期。当时德国营养食品公司建议,德国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30克的纤维素,即一磅粗麦面包或者约两公斤的西红柿含有的纤维素。据说纤维素可以预防多种肠道疾病,而且还可以预防肥胖、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症,当然也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但是这一次,专家们成了时代潮流的俘虏。不仅是因为支持纤维素“功效神奇美妙”的论据混乱,而且主要因为,这样的建议遭到了生物科学的抵制。

因为纤维素指的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个大类,包括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有机体,理所当然也就有着不同的功效。重要的是:它们不仅含有植物性的预防物质――植物雌激素以及其他可二次利用的植物活性物质,而且,也会带来除草剂的残留成分或者霉菌素。

不仅如此,来自于不同植物的纤维素,其物质成分也非常不同,这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样,它们的功效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纤维素既不是毫无用处的“Ballast”,但也绝不是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这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