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注释(3)

重庆新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庆课题组


[33]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10》,215:续表1。

[34]重庆市政府帮扶微型企业采取“1+3”模式。“1”,指,“投资者出一点”;“3”,指“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银行贷一点”,也就是“雨露阳光”。“财政补一点”,就是以微型企业创业人注入资本金为基数,市财政再视不同行业的情况,无偿注入30%~50%金额,对“创业者资本金补助”。“税收返一点”,就是“以企业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以(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等额为限,由财政给予补贴”。“银行贷一点”,就是微型企业可在开户银行申请创业扶持贷款享受财政贴息,并由市政府指定的三峡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无抵押货款担保,区县政府指定当地专业担保公司为其担保的,由三峡担保公司为区县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参见陈谈强、张国圣:《根经济与雨露阳光——来自“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报告之四》,见光明网重庆,20110106。

[35]参见《重庆六十万亩土地储备压力》,见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10/114626_3html。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783页、8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37]参见杨帅、温铁军:《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载《管理世界》,2010(4)。

[38]数据引自《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地方融资债务急速膨胀10省市贷款债务率超100%》,转引自《网易财经》,20100406,http://money163com/10/0406/07/63IQUFEU00252G50html。

[39]作为官方权威部门,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没有统计到“隐性收入”,甚至连国家经济普查也无法统计到“灰色收入”,官方统计的收入差距是23倍。参见《王小鲁:正视灰色收入问题》,载《南风窗》,2010(26);参见《王小鲁:解决灰色收入问题出路在政改》,载《经济观察报》,2010(10)。

[40]参见王建新、崔佳:《“民生为本”的重庆探索》,载《人民日报》,20101014。

[41]崔之元在分析重庆经验时也指出:“重庆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基础,即通过党员干部‘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扬光大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十大民生工程’的灵魂所在。”引自崔之元:《重庆“十大民生工程的政治经济学”》,见人民论坛网,20101031,http://wwwrmltcomcn/News/201010/201010311006544094html。

[42]参见王建新、崔佳:《“民生为本”的重庆探索》,载《人民日报》,20101014。

[43]王建新、崔佳:《“民生为本”的重庆探索》,载《人民日报》,20101014。

[44]2009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出席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前,向媒体代表们介绍了重庆打黑的最新情况。薄熙来坦言:“打黑不是我们要主动而为,而是黑恶势力逼得我们没办法。”“老百姓聚集在政府门口,举着血淋淋的照片,画面让人神经紧张。黑恶势力拿刀砍人,就像屠户用刀砍杀牲畜,惨不忍睹。去年我们清缴刀具,大砍刀堆积如山。那不是一般的匕首,而是砍刀啊!”薄熙来说,打黑除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主观臆断,更不是重庆公检法好大喜功,异想天开,想造个什么“轰动效应”。打黑除恶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是许许多多血淋淋的犯罪事实在警示我们:必须回应受害群众的正当诉求,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天职!

[45]《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须搞好“三个结合”》的文章中,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三个结合”:荣辱观教育与法制建设相结合,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广大群众积极行动相结合,树立先进典型与坚持全面推进相结合。

[46]如果使用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工具,从一个民族国家在资源稀缺而且资本要素极度稀缺的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的内向型原始积累,并且不得不先后借助苏东和西方外资,而多次造成政府过度负债并转化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规律性分析来归纳中国经验,本来人们很清楚地就可以把特殊归于一般,但是由于这种归纳的挑战性过强,也不妨换一种归纳分析的框架。

[47][48][49]参见王建新、崔佳:《“民生为本”的重庆探索》,载《人民日报》,20101014。

[50]如下有关十大民生工程的阐述,主要引自网络资料和崔之元:《重庆“十大民生工程的政治经济学”》,见人民论坛网,20101031,http://wwwrmltcomcn/News/201010/201010311006544094html。

[51]资料引自《瞭望》文章《对飞涨的房价真的无能为力吗?》,见新华网,20100419,http://cdqqcom。

[52]课题组在2010年11月底赴重庆调研时,重庆公租房还没有建成分配。据课题组成员访问的部分农民工反映,他们还是觉得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价格太高,他们通常居住的工棚(如建筑工人)等地方,条件简陋,但却是零租金或极低的租金(有工友反映每个月40元)。在收入有限的条件下,或者广大中低收入的农民工暂时还不能享受到公租房福利,而且他们也未必有制度化的渠道能够得到这项福利。

[53]这是土地交易所的介绍资料,也是理论值。据课题组2010年11月底对铜梁县等地的调查,2009年早期的地票交易,成交价每亩仅95万元,地方的县乡村干部反映,当地农民并没有得到补偿。另据课题组2011年4月对垫江县的调查,当时地票交易价格已经涨到每亩225万元了。

[54]根据重庆市妇联2009年《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专题调研报告》,单亲或双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为235万人,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且双亲长期外出的留守儿童1342万人。

[55]2010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